课最 [kè zuì]
1. 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
3. 泛指成绩上等。
课最 引证解释
⒈ 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
引《汉书·儿宽传》:“输租繦属不絶,课更以最。”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课上上曰最。”
《晋书·贺循传》:“刺史 嵇喜 举秀才,除 阳羡 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宋 刘攽 《方仕致仕》诗:“息交便尔宾客絶,省事何説课最为。”
⒉ 泛指成绩上等。
引章炳麟 《刘永图传》:“﹝ 刘永图 ﹞以事归,宿留 上海 中国公学,习理化,卒业课最。”
课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奏课释义:⒈把对官吏的考绩上报朝廷。 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为 义兴 太守,风化之美,奏课为最。”唐 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明 方孝孺《祭叶夷仲主事文》:“入宰畿县,奏课最优。”⒉把计簿、户籍按规定时间报送朝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岐 俗质厚,彦光 以静镇之,奏课连为天下最。”胡三省 注:“奏课,奏计帐及输籍也。”宋 沉括《梦溪笔谈·技艺》:“天章阁待制 许元 为 江 淮 发运使,奏课於京师。”
- 2.
宣政释义:⒈宣扬政教。宋 范仲淹《上执政书》:“若此后,诸处县令特有课最可旌尚者,宜就迁一官,更留三载,庶其宣政者,可以成俗;其侥倖者,自从朝典。如此行之,三五年中,天下县政可澄清矣。”⒉唐 长安 宫殿名。在 大明宫 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唐 韩愈《论佛骨表》:“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 宣政 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⒊宋徽宗 年号 政和、宣和 的并称。亦借指 宋徽宗。宋 王庭珪《题宣和御画》诗:“长安 老人眼曾见,万岁山 头翠华转。恨臣不及 宣 政 初,痛哭天涯观画图。”
- 3.
论最释义:犹课最,论功。
- 4.
课最释义:⒈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汉书·儿宽传》:“输租繦属不絶,课更以最。”《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课上上曰最。”《晋书·贺循传》:“刺史 嵇喜 举秀才,除 阳羡 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宋 刘攽《方仕致仕》诗:“息交便尔宾客絶,省事何説课最为。”⒉泛指成绩上等。章炳麟《刘永图传》:“﹝ 刘永图 ﹞以事归,宿留 上海 中国公学,习理化,卒业课最。”
- 5.
课殿释义:旧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课,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汉书·儿宽传》:“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课下下曰殿。”《金史·循吏传·赵重福》:“岁饥,民煮卤为盐卖以给食,盐官往往杖杀之。重福 曰:‘寧使课殿,不忍杀人。’”参见“课最”。
- 6.
遽即释义:立即。唐 李绰《尚书故实》:“有士子迫於寒馁,因请僧愿得舍利掌而观瞻,僧遂出瓶授与,遽即吞之。”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窃见比来州牧上佐,乃两畿县令,下车布政,有多者一二年,少者三五月,遽即迁除,不论课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