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分别 分别的意思
fēnbié

分别

简体分别
繁体分別
拼音fēn bié
注音ㄈㄣ ㄅ一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ēn fèn,(1) 区划开。【组词】: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组词】: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组词】:分会。分行(háng )。(4) 散,离。【组词】: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 辨别。【组词】:区分。分析。(6) 区划而成的部分。【组词】:二分之一。(7) 一半。【例句】: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1)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组词】: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组词】: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 料想。【例句】:“自分已死久矣”。(4)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组词】:知识分子。

bié biè,(1) 分离。【组词】:别离。别情。别绪(离别时离别后的情感)。分别。告别。久别重逢。分门别类。(2) 差别。【组词】:霄壤之别。(3) 分类。【组词】:类别。性别。职别。级别。派别。(4) 另外的。【组词】:别人。别号。别字。别墅。别论。别开生面。(5) 卡住,插住,绷住。【组词】:别针。别花。(6) 不要,不准。【组词】:别动。

基本含义

指离别、分离、分开等意思。

分别的意思

分别 [fēn bié]

1. 相互不同。

没有什么分别。

[ difference; ]

2. 离别。

分别了不到一年又见面了。

[ leave each other; ]

3. 辨别。

分别主次。
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 distinguish; ]

4. 各自;个别。

对他们应该分别对待。

[ separately; ]

5. 分头,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会长和秘书长分别接见了他。

[ respectively; ]

分别 引证解释

⒈ 区别;分辨。

《荀子·王制》:“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
汉 王充 《论衡·程材》:“虽 孔 墨 之材,不能分别。”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首更詔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餘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当理而无私心,当理与无私心,如何分别?”
鲁迅 《野草·狗的驳诘》:“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

⒉ 分头;各自。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时郎中令 石建 为上分别言两人事。”
《后汉书·袁安传》:“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餘家。”
元 耶律铸 《日将出》诗:“阴云夜合乾坤失,万象不能分别得。”
《红楼梦》第四四回:“贾璉 又命 林之孝 将那二百银子入在流水帐上,分别添补,开销过去。”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估计他们已走出很远,就分别在独立家屋和帐篷里投了几个手榴弹。”

⒊ 划分。

《汉书·西域传下》:“后 乌就屠 不尽归诸翎侯民众, 汉 復遣 长罗侯 惠 将三校屯 赤谷,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此天地所以分别区域,隔絶内外也。”

⒋ 差别;不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夷甫 ﹞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宋 李纲 《北归昼渡海风便波平尤觉奇绝》诗之二:“来时风浪夜喧惊,归去潮波枕席平。非是波神有分别,故教清昼看寰瀛。”
朱自清 《中国歌谣》:“本来歌谣都是原始的诗,从‘辞’而论,并无分别。”

⒌ 离别。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晋 陶潜 《拟古九首》诗之三:“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元 无名氏 《梧桐叶》第一折:“临歧分别,一旦恩情成断絶。”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 直送上船,方纔分别。”
峻青 《海啸》第三章八:“这次分别,下一次还不知什么时候见面呢。”

⒍ 佛教语。谓凡夫之虚妄计度。

唐 白居易 《答次休上人》诗:“禪心不合生分别,莫爱餘霞嫌碧云。”

⒎ 谓妄加区分。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国语词典

分别 [fēn bié]

⒈ 分析。

《淮南子·齐俗》:「故圣人财制物也,犹工匠之斵削凿枘也,宰庖之切割分别也。」

⒉ 区分、辨别。

《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于是两府复白遣义渠安国行视诸羌,分别善恶。」
《老残游记·第九回》:「道里子都是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别了。」

辨别 区别 别离 判袂 离别 阔别 诀别 区别 折柳 辞别

混同 混淆 团聚 重逢

⒊ 分离、离别。

《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三国演义·第七回》:「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

⒋ 将各个分开来。也作「分头」。

如:「你的这份资料,必须分别办理。」


分别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判袂释义:分袂;离别。宋 范成大《大热泊乐温有怀商卿德称》诗:“故人新判袂,得句与谁论?”明 王廷相《答吴宿威太守书》:“自 松江 判袂,积有岁年。”清 张潮《滇南忆旧录·成公祠》:“但我与子相处数年,一旦判袂,有所不忍耳。”
    • 2.
      别离释义:离别:别离了家乡,踏上征途。
    • 3.
      区别释义:⒈把两个以上的对象加以比较,认识它们不同的地方;分别:区别好坏。区别对待。⒉彼此不同的地方:我看不出这两个词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 4.
      折柳释义:⒈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⒉古乐曲名。⒊《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毛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 5.
      离别释义:比较长久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三天之后咱们就要离别了。 离别母校已经两年了。
    • 6.
      诀别释义: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 7.
      辞别释义:临行前告别:辞别母校,走上工作岗位。
    • 8.
      辨别释义: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别真假。辨别方向。
    • 9.
      阔别释义:长时间的分别:阔别多年。

分别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团聚释义:⒈相聚(多指亲人分别后再相聚):夫妻团聚。全家团聚。⒉团结聚集:组织和团聚千千万万民众。
    • 2.
      混同释义: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同等看待。⒉法律上指一项债的债权和债务由于某种原因归于一个民事主体,使债务消除。如公司合并可能出现混同。
    • 3.
      混淆释义:⒈混杂;界限模糊(多用于抽象事物):真伪混淆。 ⒉使混淆;使界限模糊:混淆黑白。混淆是非。
    • 4.
      见面释义:彼此对面相见:跟这位老战友多年没见面了。 思想见面。
    • 5.
      重逢释义:再次遇到(多指长时间不见的):故友重逢。久别重逢。

分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释义:中国最大的引水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两部分工程组成。前者建于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水库库容89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02万千瓦,以供水为主,兼具发电、防洪、防凌功能。后者包括总干渠、北干渠和南干渠(连接汾河),总长315千米,分别引水至大同、朔州和太原。1993年开工建设。
    • 2.
      一会儿释义:⒈数量词。指很短的时间:一会儿的工夫。咱们歇一会儿。⒉数量词。指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一会儿厂里还要开会。你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一会儿地上就积起了三四寸厚的雪。⒊分别用在两个反义词的前面,表示两种情况交替: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他一会儿出,一会儿进,忙个不停。
    • 3.
      一方释义:⒈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 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 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 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 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⒉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 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
    • 4.
      一真二实释义:谓完全真实。“真”、“实”前分别加“一”、“二”,以加强语气。
    • 5.
      一者释义:⒈同时称举几个人或几件事物,分别逐一叙述时用之。《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一者之 齐,一者之 鲁,一者之 晋。”《百喻经·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⒉常与“二者”、“三者”等连用,列举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条件。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楔子:“母亲!你孩儿此来,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进取去。”《水浒传》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里烧炷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三者,做些买卖,观看外方景致。”鲁迅《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
    • 6.
      一腔释义:⒈满腹;满胸。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若果是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西游记》第八二回:“你看他做出那千般娇态,万种风情。岂知 三藏 一腔子烦恼。”清 陈天华《警世钟》:“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郭小川《大海浩歌》:“好,一腔胆略,好,一身风采。”⒉表数量。用于宰杀的牲体,如羊、猪等。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唐 姜晦 为吏部侍郎,眼不识字,手不解书,滥掌銓衡,曾无分别。选人歌曰:‘今年选数恰相当,都由座主无文章,案后一腔冻猪肉,所以名为 姜侍郎。’”《水浒传》第二回:
    • 7.
      七分别释义:唯识家将心识之认知作用分为有相、无相、任运、寻求、伺察、染污、不染污等七种分别。
    • 8.
      七扭八拗释义:拗:拗口。形容十分别扭不通顺。
    • 9.
      七觉分释义: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捨觉分(捨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 10.
      万物一府释义:府:收藏财物的地方。所有的财物收藏在一起。指事物一体,无所分别。
    • 11.
      三就释义:⒈三成,三套。《仪礼·既夕礼》:“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轡。”郑玄 注:“缨,今马鞅也;就,成也。诸侯之臣饰以三色而三成。”《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繅皆三采三就。”⒉犹三匝,三重。《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俞樾《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门人三就,言其多也。”⒊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孔 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孔颖达 疏:“行刑当就三
    • 12.
      三居释义:古代依罪行的轻重分别将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三个地方。
    • 13.
      三才箭释义:将三枝箭准确地分别射在靶心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称为“三才箭”。
    • 14.
      三权分立释义:一种分权学说和制度。 即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掌管。
    • 15.
      三灾释义:佛教谓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刀兵、疫疠、饥馑为小三灾,起于住劫中减劫之末;火、风、水为大三灾,起于坏劫之末。见《俱舍论·分别世品》。亦泛指灾难。
    • 16.
      三焦释义:中医学名词。 指上焦、中焦、下焦。从部位上分,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膀胱、小肠、大肠等。分别属于胸部、上腹部和下腹部。三焦是体内脏腑功能的综合,也是气和水液运行的通路。
    • 17.
      三环路释义:三环路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分别由海淀、西城、朝阳、丰台路段组成,全长265公里,共建有44座立交桥,跨河桥9座,过街天桥62座,人行通道15座,是北京市城区的一条的环形城市快速路。北三环路于1994年全线按快速路标准建成通车,设计时速80公里。
    • 18.
      三界释义:⒈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⒉犹三届,三期。
    • 19.
      三翟释义:指古代后妃的三种祭服:袆衣、揄狄、阙狄。 因服上分别以翚翟、摇翟图形为饰,故称。
    • 20.
      三舍法释义:宋神宗 时取士法,为 元丰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绍圣 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宣和 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朱子语类》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罢,学舍中无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当时亦自煞有人。”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避史录话》:“崇

分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释义:中国最大的引水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两部分工程组成。前者建于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水库库容89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02万千瓦,以供水为主,兼具发电、防洪、防凌功能。后者包括总干渠、北干渠和南干渠(连接汾河),总长315千米,分别引水至大同、朔州和太原。1993年开工建设。
    • 2.
      一会儿释义:⒈数量词。指很短的时间:一会儿的工夫。咱们歇一会儿。⒉数量词。指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一会儿厂里还要开会。你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一会儿地上就积起了三四寸厚的雪。⒊分别用在两个反义词的前面,表示两种情况交替: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他一会儿出,一会儿进,忙个不停。
    • 3.
      一方释义:⒈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 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 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 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 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⒉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 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
    • 4.
      一真二实释义:谓完全真实。“真”、“实”前分别加“一”、“二”,以加强语气。
    • 5.
      一者释义:⒈同时称举几个人或几件事物,分别逐一叙述时用之。《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一者之 齐,一者之 鲁,一者之 晋。”《百喻经·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⒉常与“二者”、“三者”等连用,列举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条件。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楔子:“母亲!你孩儿此来,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进取去。”《水浒传》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里烧炷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三者,做些买卖,观看外方景致。”鲁迅《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
    • 6.
      一腔释义:⒈满腹;满胸。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若果是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西游记》第八二回:“你看他做出那千般娇态,万种风情。岂知 三藏 一腔子烦恼。”清 陈天华《警世钟》:“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郭小川《大海浩歌》:“好,一腔胆略,好,一身风采。”⒉表数量。用于宰杀的牲体,如羊、猪等。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唐 姜晦 为吏部侍郎,眼不识字,手不解书,滥掌銓衡,曾无分别。选人歌曰:‘今年选数恰相当,都由座主无文章,案后一腔冻猪肉,所以名为 姜侍郎。’”《水浒传》第二回:
    • 7.
      七分别释义:唯识家将心识之认知作用分为有相、无相、任运、寻求、伺察、染污、不染污等七种分别。
    • 8.
      七扭八拗释义:拗:拗口。形容十分别扭不通顺。
    • 9.
      七觉分释义: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捨觉分(捨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 10.
      万物一府释义:府:收藏财物的地方。所有的财物收藏在一起。指事物一体,无所分别。
    • 11.
      三就释义:⒈三成,三套。《仪礼·既夕礼》:“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轡。”郑玄 注:“缨,今马鞅也;就,成也。诸侯之臣饰以三色而三成。”《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繅皆三采三就。”⒉犹三匝,三重。《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俞樾《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门人三就,言其多也。”⒊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孔 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孔颖达 疏:“行刑当就三
    • 12.
      三居释义:古代依罪行的轻重分别将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三个地方。
    • 13.
      三才箭释义:将三枝箭准确地分别射在靶心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称为“三才箭”。
    • 14.
      三权分立释义:一种分权学说和制度。 即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掌管。
    • 15.
      三灾释义:佛教谓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刀兵、疫疠、饥馑为小三灾,起于住劫中减劫之末;火、风、水为大三灾,起于坏劫之末。见《俱舍论·分别世品》。亦泛指灾难。
    • 16.
      三焦释义:中医学名词。 指上焦、中焦、下焦。从部位上分,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膀胱、小肠、大肠等。分别属于胸部、上腹部和下腹部。三焦是体内脏腑功能的综合,也是气和水液运行的通路。
    • 17.
      三环路释义:三环路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分别由海淀、西城、朝阳、丰台路段组成,全长265公里,共建有44座立交桥,跨河桥9座,过街天桥62座,人行通道15座,是北京市城区的一条的环形城市快速路。北三环路于1994年全线按快速路标准建成通车,设计时速80公里。
    • 18.
      三界释义:⒈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⒉犹三届,三期。
    • 19.
      三翟释义:指古代后妃的三种祭服:袆衣、揄狄、阙狄。 因服上分别以翚翟、摇翟图形为饰,故称。
    • 20.
      三舍法释义:宋神宗 时取士法,为 元丰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绍圣 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宣和 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朱子语类》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罢,学舍中无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当时亦自煞有人。”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避史录话》:“崇

分别造句

1.这对新婚夫妇,只相守了一个半月,丈夫便要赴美留学,分别时自然执手相看,离情别绪满怀。

2.在街上,想不到能和分别十多年的老同学邂逅相遇,真是太巧了!

3.和她整日厮守在一起没什么感觉,但分别后一日三秋的感觉就涌上心头。

4.他们弟兄分别以后,兵连祸结,多年不见,直到全国解放后才团聚。

5.经过千辛万苦,他从台湾回到大陆,寻到分别五十年的亲人,圆了骨肉团圆之梦。

6.尽管已经毕业分别多年,但她的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目。

7.寒来暑往,我们不觉已分别十几年了。

8.分别后,长相思,寸阴若岁。

9.你这样做,跟掩耳盗铃没什么分别

10.上次分别后,他就杳如黄鹤,我再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11.他和她在分别时还说海枯石烂心不变,怎知不到半年,他便移情别恋了。

12.老张迅雷不及掩耳盼着分别多年的老伴早日归来。

13.我在街上跟一位分别了十多年的老同学邂逅相遇,两人都非常兴奋。

14.五湖四海来相聚,同窗情谊铭心间。天南地北今分别,依依不舍何时见。潜龙腾渊无可阻,大鹏展翅翔九天。祝君前程胜花锦,一路顺风登峰巅。

15.亲爱的妈妈,谢谢您!无论分别有多久,您永远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亲人。无论差距有多大,您永远是我最敬爱的人!

16.为画线处补上恰当的句子,在内容要与上下文衔接,句式上要分别与其前面画横线的句子相一致。

17.我的妈妈分别已经有一个月了。

18.想不到在作文比赛的赛场上,我和分别已久的好朋友重逢了。

19.奶奶和爷爷分别了三十多年,终于又见面了。

20.自从去年分别以后,你一向可好吗?

分别是什么意思 分别读音 怎么读 分别,拼音是fēn bié,分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分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