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zhòng,(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组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组词】:暗中。房中。中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句】: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组词】:在研究中。(5) 特指“中国”。【组词】:中式。中文。(6) 适于,合于。【组词】:中看。(1) 恰好合上。【组词】: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2) 受到,遭受。【组词】:中毒。中计。(3) 科举考试被录取。【组词】:中举。中状元。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1. 周代诸侯国名。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战国时为赵武炅王所灭。
例兼……赵、宋、卫、中山之众。——汉·贾谊《过秦论》
英[ Zhongshan; ]
2. 又。
例非尊于…中山之君。
⒈ 中等的山。
引《周礼·地官·序官》:“山虞,每大山:中士四人,下士八人……中山:下士六人。”
⒉ 山中。
引《荀子·富国》:“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虽为之 逢蒙 视……由将不足以免。”
⒊ 古国名, 春秋 末年 鲜虞 人所建,在今 河北省 定县、唐县 一带,后为 赵 所灭。参阅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卷八。
⒋ 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引《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 汉 郑玄 注:“清酒,今 中山 冬酿接夏而成。”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五:“刘元石 於 中山 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殮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 元石 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 元石 亡来三年,已葬。’於是开棺,醉始醒。”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
唐 骆宾王 《咏云酒》:“无復中山赏,空吟 吴会 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陵乙》:“金陵 卖酒人某乙,每酿成,投水而置毒焉,即善饮者,不过数盏,便醉如泥。以此得‘中山’之名,富致巨金。”
⒌ 中山狼的省称。
引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完忠》:“不思报再造之洪恩,转欲肆中山之反噬。”
⒍ 指 明 初著名将领 徐达。徐 死后封 中山王。
引章炳麟 《征信论》:“其武略虽不逮 明祖,视 中山、开开 犹近。”
⒈ 山中。
引《荀子·富国》:「辟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
⒉ 国名。位于今河北省定县一带。战国时为魏所灭。
⒊ 相传古代刘元石,到中山酒家买酒,酒家与之千日酒,元石回家后大醉不醒,家人疑其已死,遂葬之。千日后,酒家来访,乃皆同其家人开棺,元石遂醒。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后以中山比喻美酒》。
引《文选·左思·魏都赋》:「醇酎中山,流湎千日。」
《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平原侯植诗》:「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
⒋ 县名。参见「中山县」条。
1.中山先生吊民伐罪,领导革命,终于推翻了千年来的封建主义。
2.孙中山作为革命的先行者而名标青史。
3.孙中山年轻时是一个指点江山、壮志凌云的有为青年。
4.谒中山陵,高山仰止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5.两人不知不觉的走到中山广场。
6.孙中山先生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丰功伟绩。
7.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曾经沧海又富有远见卓识的革命先行者。
8.孙中山先生在发动革命初期隐姓埋名,以避清廷耳目。
9.父亲是一幅素描画。素描画没有色彩,确真真实实;父亲是一幅抽象画。抽象画虽抽象朦胧,然而给人以无限联想。父亲又是一幅山水画。父亲与自己的子女的相互融合,犹如山水画中山与水的相互融合,是温馨,是融洽,是另
10.孙中山年少的时候,读了许多进步的书籍。
11.孙中山先生曾提出“唤起民众”的口号。
12.首都各界人士举行仪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员猿园周年。
13.中山路上到处闪耀着美丽的霓虹灯。
14.孙中山先生曾经到秋瑾墓前致祭,并题赠了“巾英雄”的匾额。
15.父亲把素常舍不得穿的惟一一套毛料中山服穿上,参加劳模会去了。
16.孙中山先生倡导革命,百折不挠,终于推翻了满清政府。
17.镇海古塔,中山亭与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18.孙中山先生知道,要结束侵略者对中国的鲸吞虎噬局面,必须推翻满清。
19.东郭先生救了中山狼,狼却恩将仇报,把东郭先生吃掉了。
20.孙中山先生曾希望推翻清朝后,一气呵成建设好民国,然而他的希望最终还是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