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谏鼓 谏鼓的意思
jiàn

谏鼓

简体谏鼓
繁体諫鼓
拼音jiàn gǔ
注音ㄐㄧㄢˋ ㄍ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àn, ◎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组词】:谏劝。进谏。谏阻。兵谏。从谏如流。

gǔ,(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例句】: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组词】:耳鼓。石鼓。(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组词】:鼓吹。鼓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组词】: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5) 高起,凸出。【组词】:鼓包。鼓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基本含义

指谏言忠告,喻指忠诚劝谏,振聋发聩。

谏鼓的意思

谏鼓 [jiàn gǔ]

1. 设于朝廷供进谏者敲击以闻的鼓。

谏鼓 引证解释

⒈ 设于朝廷供进谏者敲击以闻的鼓。

《管子·桓公问》:“舜 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 禹 立諫鼓於朝,而备讯唉。”
《新唐书·裴谞传》:“諝 上疏曰:‘諫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
唐 唐孙华 《吴歈为陈沧洲太守作》诗:“谁能鸣諫鼓,慷慨伏青蒲。”


国语词典

谏鼓 [jiàn gǔ]

⒈ 设于朝廷,以供人民进谏时击用的鼓。

《管子·桓公问》:「禹立谏鼓于朝。」


谏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尧鼓舜木释义: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鼓:谏鼓;木:箴木。尧门旁设谏鼓,舜门外置箴木。形容君主贤明,能随时接受意见,听取忠告。
    • 2.
      旌鼓释义:⒈古代用以规谏帝王的旌旗和谏鼓。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有进善之旍……有敢諫之鼓。”《魏书·高祖纪上》:“昔之哲王,莫不博採下情,勤求箴諫,建设旌鼓,询纳芻蕘。”⒉旌旗和战鼓。
    • 3.
      谏鼙释义:即谏鼓。
    • 4.
      镗锝释义:⒈亦作“ 鏜鞳 ”。钟鼓声。 隋 江总 《横吹曲》:“鏜鎝《渔阳掺》,怨抑胡笳断。” 唐 白居易 《敢谏鼓赋》:“音鏘鏘以鏜鞳,响容与以徘徊。” 宋 司马光 《迂书·言戒》:“夫鐘鼓叩之然后鸣,鏗訇鏜鎝,人不以为异也。” 唐 徐浩 《谒禹庙》诗:“不復闻 夏 乐,唯餘奏 楚 幽。婆娑非舞羽,鏜鎝异鸣球。”⒉形容波涛或水浪拍击物体的声响。 宋 苏轼 《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鎝之声。” 宋 范成大 《烟江迭嶂》诗:“水空发声夜鏜鞳,中有晴江烟嶂迭。” 清 周亮

谏鼓(jiang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谏鼓是什么意思 谏鼓读音 怎么读 谏鼓,拼音是jiàn gǔ,谏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谏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