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戍边 戍边的意思
shùbiān

戍边

简体戍边
繁体戍邊
拼音shù biān
注音ㄕㄨˋ ㄅㄧ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ù, ◎ 军队防守。【组词】:卫戍。戍边。戍守。

biān bian,(1)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组词】:边缘。边沿。(2)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组词】:边疆。边界。边防。边境。边陲(边境)。(3)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例句】:等边三角形。(4) 旁侧,近旁。【组词】:身边。边锋。(5) 方面。【例句】:边干(gàn )边学。(6) 表示方位。【组词】:上边。外边。(7) 姓。

基本含义

指军队驻守在边防地区,守卫边境。

戍边的意思

戍边 [shù biān]

1. 防守边境,守卫边疆。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杜甫《兵车行》

[garrison the frontier;]

戍边 引证解释

⒈ 驻守边疆。

《尉缭子·兵令下》:“兵戍边一岁,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军。”
唐 杜甫 《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宋 苏辙 《民政策下五》:“戍边之谋,始於 秦 汉。”
丁玲 《杜晚香·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当年打过仗,有过功,现在在这里屯垦戍边。”

⒉ 充军边疆。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初,拟守边将帅守备不设,被贼侵入境内虏掠人民者,律戍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义仆》:“有故巡抚某,贪吏也,以罪戍边,使其僕 李七 往来贩玉。”
郭沫若 《司马迁发愤》:“乌氏倮 本是遣到 长城 去戍边的穷光蛋,因为他会做生意……他便成了富豪。”


国语词典

戍边 [shù biān]

⒈ 守卫边疆。

唐·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戍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镇释义:⒈下沉;下降。 ⒉唐代戍边之兵分为军、守捉、城、镇,镇又分为上中下三等。
    • 2.
      乣军释义:辽、金以边地部落组成的军队,掌守戍边堡。
    • 3.
      外徭释义:指征发戍边的徭役。
    • 4.
      外繇释义:谓戍边;亦指戍边士兵。
    • 5.
      屯垦释义:驻兵垦荒:屯垦戍边。
    • 6.
      屯垦戍边释义:而戍边顾名思义就是在边疆守卫的意思。
    • 7.
      屯长释义:戍边军中的小头目。
    • 8.
      帘官释义: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的考官,分内帘官与外帘官。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咸丰 八年,关节案发,首辅弃市,少宰戍边,内外帘官及京兆闈新中举子,军流降革至数十人之多,可谓科场大狱矣。”《儒林外史》第六回:“今科几位帘官,都是少年进士,专取有才气的文章。”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 9.
      徭戍释义:谓服劳役与戍守边疆。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吾闻夫 齐 魏 徭戍,荆 韩 召募。”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都得服役……每人每年戍边三日,称为徭戍。”
    • 10.
      恩军释义:明 代称充军戍边的罪人。 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恩军》:“洪武 二十七年,詔兵部以罪謫充军者,名为恩军,意以免死得戍,当怀上恩也。”
    • 11.
      戍备释义:戍边备 胡。
    • 12.
      戍役释义:⒈戍边的军士。 《诗·小雅·采薇序》:“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唐 李端《奉送宋中丞使河源》诗:“东周 遣戍役,才子欲离羣。”⒉戍守边疆。《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诸流民及戍役者多从之。太守 弓钦 遣兵讨之,不胜。”宋 曾巩《福州上执政书》:“而推至於戍役之人,亦劳之以‘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则先王之政,即人之心,莫大於此也。”
    • 13.
      戍籍释义:戍籍,汉语词语,意思为戍边吏卒的户籍
    • 14.
      戍边释义:戍守边疆:屯垦戍边。 戍边部队。
    • 15.
      更赋释义:汉 代以纳钱代更役的赋税。 男子年二十三至五十六,按规定轮番戍边服兵役,称为更。不能行者,得出钱入官,雇役以代。《汉书·昭帝纪》:“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贫者欲得顾更钱者,次直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便住,一岁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谓过更也。
    • 16.
      曷胜释义:何胜。用反问语气表示不胜。《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六年》:“朕与卿等居暖室,宗戚、昆弟远戍边陲,曷胜其苦!”
    • 17.
      月头银释义:宋太宗 以戍边军士劳苦,每月额外补给的银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先是帝念边戍劳苦,月赐士卒白金,军中谓之月头银。”
    • 18.
      棘寺释义:⒈泛指九卿官署。《北齐书·邢邵传》:“美榭高墉严壮於外,槐宫棘寺显丽於中。更明古今,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唐 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棘寺游《三礼》,蓬山 簉八儒。”⒉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大理寺为掌刑狱的官署,故称。唐 刘长卿《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梅仙 已误身。”宋 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五月二十五日,亮 方得离棘寺而归。”《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近者 沉长卿 以谤訕被乡人讼送棘寺。”
    • 19.
      牧马释义:⒈牧放马匹。⒉古代作战多用战马,故常以“牧马”指驻防、戍边或胡骑南侵。⒊放牧的马。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唐李益《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羣嘶边草緑。”⒋引申指胡骑或征骑。
    • 20.
      玉关情释义:指戍边征人思乡之情。

戍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镇释义:⒈下沉;下降。 ⒉唐代戍边之兵分为军、守捉、城、镇,镇又分为上中下三等。
    • 2.
      乣军释义:辽、金以边地部落组成的军队,掌守戍边堡。
    • 3.
      外徭释义:指征发戍边的徭役。
    • 4.
      外繇释义:谓戍边;亦指戍边士兵。
    • 5.
      屯垦释义:驻兵垦荒:屯垦戍边。
    • 6.
      屯垦戍边释义:而戍边顾名思义就是在边疆守卫的意思。
    • 7.
      屯长释义:戍边军中的小头目。
    • 8.
      帘官释义: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的考官,分内帘官与外帘官。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咸丰 八年,关节案发,首辅弃市,少宰戍边,内外帘官及京兆闈新中举子,军流降革至数十人之多,可谓科场大狱矣。”《儒林外史》第六回:“今科几位帘官,都是少年进士,专取有才气的文章。”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 9.
      徭戍释义:谓服劳役与戍守边疆。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吾闻夫 齐 魏 徭戍,荆 韩 召募。”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都得服役……每人每年戍边三日,称为徭戍。”
    • 10.
      恩军释义:明 代称充军戍边的罪人。 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恩军》:“洪武 二十七年,詔兵部以罪謫充军者,名为恩军,意以免死得戍,当怀上恩也。”
    • 11.
      戍备释义:戍边备 胡。
    • 12.
      戍役释义:⒈戍边的军士。 《诗·小雅·采薇序》:“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唐 李端《奉送宋中丞使河源》诗:“东周 遣戍役,才子欲离羣。”⒉戍守边疆。《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诸流民及戍役者多从之。太守 弓钦 遣兵讨之,不胜。”宋 曾巩《福州上执政书》:“而推至於戍役之人,亦劳之以‘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则先王之政,即人之心,莫大於此也。”
    • 13.
      戍籍释义:戍籍,汉语词语,意思为戍边吏卒的户籍
    • 14.
      戍边释义:戍守边疆:屯垦戍边。 戍边部队。
    • 15.
      更赋释义:汉 代以纳钱代更役的赋税。 男子年二十三至五十六,按规定轮番戍边服兵役,称为更。不能行者,得出钱入官,雇役以代。《汉书·昭帝纪》:“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贫者欲得顾更钱者,次直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便住,一岁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谓过更也。
    • 16.
      曷胜释义:何胜。用反问语气表示不胜。《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六年》:“朕与卿等居暖室,宗戚、昆弟远戍边陲,曷胜其苦!”
    • 17.
      月头银释义:宋太宗 以戍边军士劳苦,每月额外补给的银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先是帝念边戍劳苦,月赐士卒白金,军中谓之月头银。”
    • 18.
      棘寺释义:⒈泛指九卿官署。《北齐书·邢邵传》:“美榭高墉严壮於外,槐宫棘寺显丽於中。更明古今,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唐 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棘寺游《三礼》,蓬山 簉八儒。”⒉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大理寺为掌刑狱的官署,故称。唐 刘长卿《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梅仙 已误身。”宋 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五月二十五日,亮 方得离棘寺而归。”《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近者 沉长卿 以谤訕被乡人讼送棘寺。”
    • 19.
      牧马释义:⒈牧放马匹。⒉古代作战多用战马,故常以“牧马”指驻防、戍边或胡骑南侵。⒊放牧的马。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唐李益《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羣嘶边草緑。”⒋引申指胡骑或征骑。
    • 20.
      玉关情释义:指戍边征人思乡之情。

戍边造句

1.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描写征夫久戍边塞,妻子倚门盼归,柔肠寸断的作品比比皆是。

2.边关风雪寒儿子戍边卫国尽忠守。

3.戍边疆,做忠诚卫士;返家乡,退伍不退色。

4.漫山遍野的树,像绵延不绝的绿色画卷,像鳞次栉比的天然屏障,像严阵以待的戍边将士。

戍边是什么意思 戍边读音 怎么读 戍边,拼音是shù biān,戍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戍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