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鉴别 鉴别的意思
jiànbié

鉴别

简体鉴别
繁体鑑別
拼音jiàn bié
注音ㄐㄧㄢˋ ㄅㄧ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àn,(1) 镜子。(2) 照。【组词】:光可鉴人。(3) 观察,审察。【组词】:鉴别。鉴定。鉴赏。鉴于(看到,觉察到)。台鉴(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鉴往知来。(4)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组词】:借鉴。鉴戒。前车之鉴。

bié biè,(1) 分离。【组词】:别离。别情。别绪(离别时离别后的情感)。分别。告别。久别重逢。分门别类。(2) 差别。【组词】:霄壤之别。(3) 分类。【组词】:类别。性别。职别。级别。派别。(4) 另外的。【组词】:别人。别号。别字。别墅。别论。别开生面。(5) 卡住,插住,绷住。【组词】:别针。别花。(6) 不要,不准。【组词】:别动。

基本含义

辨别真伪,分辨是非。

鉴别的意思

鉴别 [jiàn bié]

1. 审察辨别。

有比较才能鉴别。

[distinguish; differentiate; discriminate; evaluate;]

鉴别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鉴别”。谓辨别真假好坏。常用于对艺术作品的分辨识别。

宋 司马光 《论周琰事乞不坐冯诰状》:“周琰 所用殊字, 誥 本疑不係重叠韵。由臣愚懵,鍳别不精。”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精于鑑别,所蓄书画最富。”
朱光潜 《文学的趣味》:“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鉴别。”


国语词典

鉴别 [jiàn bié]

⒈ 审察辨别事物的真假好坏。

如:「鉴别书画」。

判别 鉴识 区别 识别


鉴别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混淆释义:⒈混杂;界限模糊(多用于抽象事物):真伪混淆。 ⒉使混淆;使界限模糊:混淆黑白。混淆是非。

鉴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劣释义:好的和坏的:鉴别质量的优劣。
    • 2.
      住紥释义:亦作“住札”。 军队或官吏住在某地执行任务。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一折:“今闻知 吕布 领兵前来,住紥於 虎牢关 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云长 曰:‘我在 海州 路上住紥,探得消息,故来至此。’”明 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其餘各官,皆奉差有事,及本地方住札者,适会臣父葬期,遂弔祭於邱壠。”
    • 3.
      具耳释义:鉴别韵律的听力。
    • 4.
      冰鉴释义:⒈古代盛冰的器具。⒉指明镜,比喻鉴别事物的眼力。⒊指月亮。
    • 5.
      别择释义:⒈鉴别选择。⒉另外选择。
    • 6.
      印章学释义:考古学的一个部门。收集整理古代印章,考释印文,研究印章形制的变革。除与古文字学、篆刻学密切相关外,对研究古代文书制度、官制和地名的变迁,以及鉴别历史文件的真伪,都有一定的帮助。
    • 7.
      叶痕释义:叶痕的形状和维管束痕的数目及排列形式,因植物的种类而异,可作为鉴别处于落叶状态的木本植物的依据之一。
    • 8.
      号服释义:从前有地位爵位或有资产的人赐给家臣、侍从穿戴的有特色的有鉴别性的衣服-尤其是在战争中服役时穿戴的。
    • 9.
      司法鉴定释义:法律上指为了查明案情,依法运用专门技能和科学知识对与案件有关的事物进行鉴别和判定。如法医鉴定。
    • 10.
      品定释义:鉴别评定。
    • 11.
      品裁释义:评定;鉴别。
    • 12.
      威裁释义:令人敬畏的鉴别力。
    • 13.
      审美判断释义:主体对事物审美特性的鉴别与评价。它以对象的审美特性为客观基础,以人对事物美的直接感知为出发点,是一种融和着情感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主观判断。
    • 14.
      审美趣味释义:也称“审美鉴赏力”。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 15.
      审鉴释义:⒈审察借鉴。 ⒉仔细鉴别。
    • 16.
      对质释义:诉讼当事人在法 庭上面对面就争议的事实情况互相质问、对证。是开庭审理辩论阶段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质可以鉴别证 据真伪。
    • 17.
      巨眼释义:喻指锐利的鉴别能力。《宋史·谢深甫传》:“文士世不乏,求巨眼如 深甫 者实鲜。”清 王庄寿《青玉案·题秋夜校书图》词:“漫説 曹 仓兼 杜 库,总凭巨眼,鲁鱼帝虎,多少相沿误。”张素《上红拂墓》诗:“巨眼当年识俊才,可儿不共此间埋。”
    • 18.
      巨眼人释义:指见识高、鉴别能力强的人。
    • 19.
      拣相释义:谓鉴别挑选。
    • 20.
      摩挲赏鉴释义:摩挲赏鉴,是汉语词汇,是指用手抚摸着欣赏鉴别,形容对古董书画工艺美术品等的喜爱和欣赏

鉴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劣释义:好的和坏的:鉴别质量的优劣。
    • 2.
      住紥释义:亦作“住札”。 军队或官吏住在某地执行任务。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一折:“今闻知 吕布 领兵前来,住紥於 虎牢关 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云长 曰:‘我在 海州 路上住紥,探得消息,故来至此。’”明 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其餘各官,皆奉差有事,及本地方住札者,适会臣父葬期,遂弔祭於邱壠。”
    • 3.
      具耳释义:鉴别韵律的听力。
    • 4.
      冰鉴释义:⒈古代盛冰的器具。⒉指明镜,比喻鉴别事物的眼力。⒊指月亮。
    • 5.
      别择释义:⒈鉴别选择。⒉另外选择。
    • 6.
      印章学释义:考古学的一个部门。收集整理古代印章,考释印文,研究印章形制的变革。除与古文字学、篆刻学密切相关外,对研究古代文书制度、官制和地名的变迁,以及鉴别历史文件的真伪,都有一定的帮助。
    • 7.
      叶痕释义:叶痕的形状和维管束痕的数目及排列形式,因植物的种类而异,可作为鉴别处于落叶状态的木本植物的依据之一。
    • 8.
      号服释义:从前有地位爵位或有资产的人赐给家臣、侍从穿戴的有特色的有鉴别性的衣服-尤其是在战争中服役时穿戴的。
    • 9.
      司法鉴定释义:法律上指为了查明案情,依法运用专门技能和科学知识对与案件有关的事物进行鉴别和判定。如法医鉴定。
    • 10.
      品定释义:鉴别评定。
    • 11.
      品裁释义:评定;鉴别。
    • 12.
      威裁释义:令人敬畏的鉴别力。
    • 13.
      审美判断释义:主体对事物审美特性的鉴别与评价。它以对象的审美特性为客观基础,以人对事物美的直接感知为出发点,是一种融和着情感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主观判断。
    • 14.
      审美趣味释义:也称“审美鉴赏力”。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 15.
      审鉴释义:⒈审察借鉴。 ⒉仔细鉴别。
    • 16.
      对质释义:诉讼当事人在法 庭上面对面就争议的事实情况互相质问、对证。是开庭审理辩论阶段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质可以鉴别证 据真伪。
    • 17.
      巨眼释义:喻指锐利的鉴别能力。《宋史·谢深甫传》:“文士世不乏,求巨眼如 深甫 者实鲜。”清 王庄寿《青玉案·题秋夜校书图》词:“漫説 曹 仓兼 杜 库,总凭巨眼,鲁鱼帝虎,多少相沿误。”张素《上红拂墓》诗:“巨眼当年识俊才,可儿不共此间埋。”
    • 18.
      巨眼人释义:指见识高、鉴别能力强的人。
    • 19.
      拣相释义:谓鉴别挑选。
    • 20.
      摩挲赏鉴释义:摩挲赏鉴,是汉语词汇,是指用手抚摸着欣赏鉴别,形容对古董书画工艺美术品等的喜爱和欣赏

鉴别造句

1.您让我鉴别文物,我不在行,只有敬谢不敏了。

2.历史材料往往互相矛盾,需要认真地进行去伪存真的鉴别工作。

3.他请有关专家帮自己鉴别了这件古董的真伪。

4.安全在心中,时刻敲警钟。经验有优劣,规程作鉴别

5.学会去伪存真地来鉴别学习方法。

6.这些字画是不是真迹,请你鉴别鉴别

7.连类比物,才能有鉴别

8.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9.在合适的时候建立和维护备有证明文件的程序来鉴别产品,从受到该产品以及所有阶段,运输和设备。

10.旅行过程中不论遇到什么植物都有鉴别办法靠的是长期积累的经验。

11.鉴别古代的图书版本有丰富的经验,要想鱼目混珠,那比登天还难。

12.真伪莫辨的钱币最好送到银行去鉴别

鉴别(jianb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鉴别是什么意思 鉴别读音 怎么读 鉴别,拼音是jiàn bié,鉴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鉴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