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请愿 请愿的意思
qǐngyuàn

请愿

简体请愿
繁体請願
拼音qǐng yuàn
注音ㄑㄧㄥˇ ㄩ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ǐng,(1) 求。【组词】:请求。请示。请假(jiǎ )。请命。请战。请教(jiào )。请愿。请君入瓮。请缨(喻请战杀敌)。(2)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组词】:请进。请坐。请安。请便。(3) 延聘、邀、约人来。【组词】:请客。请柬。邀请。(4) 谒见、会见。【例句】:“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yuàn,(1) 乐意,想要。【组词】:宁愿。愿意。情愿。自愿。(2) 希望。【组词】:愿望。志愿。但愿。夙愿(亦作“宿愿”)。如愿以偿。事与愿违。(3) 迷信的人对神佛许下的酬谢,泛指许给别人的好处。【组词】:许愿。还愿。(4) 老实谨慎,恭谨。

基本含义

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提出请求或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请愿的意思

请愿 [qǐng yuàn]

1. 人民向国家机关或官员提出意见或有所请求。

向立法机关请愿。

[ present a petition; demand at public demonstration; ]

2. 求神祈福。

[ ask the gods; ]

请愿 引证解释

⒈ 采取集体行动要求政府或主管当局满足某些愿望,或改革某种政策措施。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九)》:“报上有一则新闻,大意是学生要到执政府去请愿。”
巴金 《家》八:“我们这回请愿一定要得个结果!我们不要上当。”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战俘的母亲和妻子已经在 伦敦 集会,他们向下院请愿。”


国语词典

请愿 [qǐng yuàn]

⒈ 人民对国家政策、公共利害或其权益的维护,向民意机关或主管官署提出主张,称为「请愿」。

示威


请愿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示威释义:⒈有所抗议或要求而进行的显示自身威力的集体行动:游行示威。⒉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力量:你不要向我示威,我不怕你。

请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一八惨案释义: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 所部国民军与 奉 系军阀作战,日本 帝国主义出动军舰支持 奉 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 英 美 法 意 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 大沽口 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 三月十八日,北京 各界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 天安门 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 段琪瑞 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 竟令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是为“三一八惨案”。
    • 2.
      乳保释义:⒈乳母;保姆。 隋 李德林《天命论》:“幼在乳保之怀,忽覩为龙,惧而失抱。”《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九年》:“先是,魏 主频丧皇子,年渐长,深加慎护,择良家宜子者以为乳保。”胡三省 注:“乳母,保母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年餘,生一子 孟仙。一切委之乳保,似亦不甚顾惜。”梁启超《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今也吾儕处此无政府之国,为无政府之民……如儿啼抱中,声息仅属,而无其乳保。”⒉指幼年。《旧唐书·郭承嘏传》:“承嘏 生而秀异,乳保之年,即好笔砚。”
    • 3.
      伴食释义:⒈倍同进食。唐 时朝会毕,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食,后遂以指居宰辅之位而无所作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伴食故臣,生无錙銖之劳,没乃论定策之功。”⒉陪衬,虚设。梁启超《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然今之置此职,不过位置羸老恋栈之闲员,除列席之军机大臣外,自餘皆伴食也。”
    • 4.
      受付释义:对申请、诉讼、请愿等的受理;对来访人员或参加人员进行接待的场所;对来访人员或参加人员进行接待的人员。
    • 5.
      学潮释义:指学生、教职员因对执政当局或学校事务不满而掀起的风潮,如罢课、请愿、游行示威等。
    • 6.
      懔栗释义:⒈亦作“懔慄”。寒战貌。唐 杜甫《北征》诗:“那无囊中帛,救汝寒懔慄。”一本作“凛慄”。⒉恐惧貌。清 黄景仁《雨中入山访曹以南》诗之一:“懍慄穷畏途,相将搴幽幔。”《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外代表请愿书》:“大臣咨嗟於上,人民叹息於下,一年现象,即已如此,推之九年,能无懍栗?”冯至《伍子胥》:“人们走着黄昏时崎岖的窄路,箫声婉婉转转地随着游离的鬼火去寻索死者的灵魂,人人的心里都感到几分懔慄。”⒊肃敬貌。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威德入人心》:“今人道及 关壮繆、岳忠武 之名,则自然懍慄,威之在人心
    • 7.
      抗日救亡运动释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两次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各地的工人、学生和各界爱国人士,举行集会、示威、罢工、罢课,并派代表向南京国民党政府请愿,反对不抵抗政策,要求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工人、农民、学生积极支援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十九路军,各地人民组织“抗日救国会”等团体,开展募捐支援抗日军队和抵制日货等运动。1935年华北事变后,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广大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各界群众举行游行示威,成立救亡
    • 8.
      智识阶级释义:指知识分子阶层。孙中山《中国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俄 之反革命派,为官僚与智识阶级。”瞿秋白《饿乡纪程》八:“劳工神圣,理想的天国,不在于智识阶级的笔下,而在于劳工阶级实际生活上的精进。”鲁迅《<花边文学>序言》:“一直到了今年下半年,这才看见了新闻记者的‘保护正当舆论’的请愿和智识阶级的言论自由的要求。”
    • 9.
      牵杂释义:牵扯混杂。 明 徐渭《奉答冯宗师书》:“缘世以 徐 註混经,遂误赚经文,满册重复牵杂,至不可解。”《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会请愿同志会意见》:“其第一理由即欲两院各表现其本来之精神,不相牵杂。”
    • 10.
      瞿瞿释义:⒈惊视不安貌。《易·震》:“震索索,视瞿瞿。”《礼记·玉藻》:“视容瞿瞿梅梅。”孔颖达 疏:“瞿瞿,惊遽之貌。”清 黄景仁《大雨宿青山寺即谢公宅》诗:“宵梦犹瞿瞿,苍崖恐崩掣。”《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会请愿同志会意见书》:“且非徒论列两物之异同而已,并剖辩两物与国家相关之利害,或可使当道瞿瞿然惊悟。”⒉眼目转动求索貌。《礼记·檀弓上》:“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殯,瞿瞿如有求而弗得。”孔颖达 疏:“眼目速瞻之貌。”⒊勤谨貌。《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瞿瞿。”毛 传:“瞿瞿然顾礼义也。”《新
    • 11.
      诰谕释义:告示。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用诰谕,用刀枪,用书报,用煅炼,用逮捕,用拷问,直到去年请愿之徒,死的都是‘自行失足落水’,连追悼会也不开的时候为止,这才显出了新教育的效果。”
    • 12.
      赵尔丰释义:(1845-1911)清末官员。汉军正蓝旗人。曾任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1911年署四川总督,镇压保路运动,残杀请愿民众,激起人民的武装反抗。武昌起义后,成都宣布独立,他煽动兵变,后被杀死。
    • 13.
      跪香释义:旧时请愿者手捧香炷跪在衙门前提要求。
    • 14.
      飞行集会释义:指能迅速集合又能迅速分散的集会游行。武光《忆北平共青团地下斗争片断》:“‘飞行集会’的做法是选择人群集中的地方,由我们的同志出面,用三五分钟的时间作公开的讲演宣传,讲完后,立即飞快地跑掉,以免遭受敌人逮捕。”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青年学生大规模请愿示威的壮举这时已不能出现,代之而起的只能是小规模的部分人的飞行集会和游行示威。”梁斌《播火记》二十:“每次飞行集会,不用问,他就是打红旗的旗手。”
    • 15.
      鸣愿释义:请愿。

请愿(qingy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请愿是什么意思 请愿读音 怎么读 请愿,拼音是qǐng yuàn,请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请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