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挺身 挺身的意思
tǐngshēn

挺身

简体挺身
繁体
拼音tǐng shēn
注音ㄊㄧㄥˇ ㄕ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ǐng,(1) 笔直,突出。【组词】:笔挺。挺进。挺拔。挺立。挺秀。挺括(guā)(衣服、衣料等平整)。挺劲(jìng )。(2) 伸直,凸出。【组词】:挺直。挺起腰。(3) 支撑。【例句】:挺节(坚持节操)。(4) 很。【组词】:挺好。挺香。(5) 量词,用于挺直物。【例句】:一挺机关枪。

shēn,(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组词】: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组词】:身世。献身。(3) 亲自,本人。【组词】: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组词】:出身。身分(fèn )。身败名裂。(5) 孕,娠。【组词】:身孕。(6) 量词,指整套衣服。【例句】:做了一身儿新衣服。

基本含义

挺身指的是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地行动,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权益或正义。

挺身的意思

挺身 [tǐng shēn]

1. 直起身来。

[ straighten one's back; ]

2. 脱身。

挺身逃逸。

[ extricate oneself from; get away; ]

挺身 引证解释

⒈ 独自脱身。

《汉书·刘屈氂传》:“屈氂 挺身逃,亡其印綬。”
颜师古 注:“挺,引也。独引身而逃难。”
《陈书·文学传·阮卓》:“唯 卓 挺身而还,衣装无他,时论咸伏其廉。”
《隋书·宇文忻传》:“帝为贼所窘,左右皆歼,帝挺身而遁。”

⒉ 直起身子;奋身而起。

《三国志·魏志·庞淯传》“淯 母 娥 自伤父讎不报”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列女传》:“娥亲 迺挺身奋手,左抵其额,右桩其喉,反覆盘旋,应手而倒。”
唐 杜甫 《八哀诗·汝阳郡王琎》:“詔王来射雁,拜命已挺身。”
宋 苏轼 《留侯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鬭,此不足为勇也。”
《儿女英雄传》第五四回:“为什么挺身出来要揽这桩闲事?”
闻一多 《愈战愈强》:“卢沟桥 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应战。”


国语词典

挺身 [tǐng shēn]

⒈ 挺立身躯。表示毫不畏缩,勇往直前。

宋·苏轼〈留侯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因此胆子益壮,挺身而进,毫不顾忌。」

退却 畏缩


挺身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畏缩释义:害怕而不敢向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毫不畏缩。
    • 2.
      退却释义:⒈军队在敌军进攻面前,为了保存军力或其他目的而采取的有组织的转移行动。⒉因畏难而后退。

挺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释义: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 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 2.
      九考释义:谓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挺身取命,干兹奥秘。踌躇紫闥,喉舌是执。九考不移,有入无出。”裴松之 注:“《尚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九考则二十七年。”
    • 3.
      夺俸释义: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金史·世宗纪中》:“又以臺臣徇势偷安,畏忌不敢言,夺俸一月。”《明史·黄尊素传》:“疏入,魏忠贤 大怒,谋廷杖之。韩爌 力救,乃夺俸一年。”清 昭槤《啸亭杂录·义仆》:“李 挺身自认,谓主人初不知情,大吏胁以三木,李 执辞如初,因论 李 大辟,罪某夺俸而已。”
    • 4.
      心腑释义:⒈犹心脏。唐 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及以之驰毬於场,荡摇其心腑,振挠其骨筋……远者三四年,近者一二年,无全马矣。”冰心《南归》:“我们俯下去偎着母亲的脸,只觉冷彻心腑。”梁斌《红旗谱》三七:“他挺身立在千万人的前面,讲起话来,如同霹雳闪电,一句句劈进人的心腑。”⒉比喻真诚。清 方苞《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出所为诗,以心腑相示。”梁斌《播火记》三一:“两个人抽着烟,说了一会子心腑话。”
    • 5.
      抱打不平释义: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 6.
      挺争释义:挺身争斗。
    • 7.
      挺身释义:直起身子:挺起身来。挺身而起。挺身反抗。
    • 8.
      攘步释义:犹言挺身而出。
    • 9.
      横身释义:挺身,置身。
    • 10.
      毛遂自荐释义: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后来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 11.
      疾置释义: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汉书·刘屈氂传》:“其秋,戾太子 为 江充 所譖,杀 充,发兵入丞相府,屈氂 挺身逃,亡其印綬。是时上避暑在 甘泉宫,丞相长史乘疾置以闻。”颜师古 注:“置,谓所置驛也。”明 王志坚《表异录·宫室二》:“急递曰疾置。”《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詔始下,人情訩訩,河北 转运使 李昭述 乘疾置日行数舍,开諭父老,众始安。”
    • 12.
      贝奥武甫释义:⒈世纪时已开始口头传诵,约。 ⒉世纪时成书。勇士贝奥武甫与怪物格伦德尔搏斗,使其断臂而死。怪物之母为子复仇,又被他追踪杀死。后来他做了国王。一次火龙来犯,他挺身斩龙,伤重而死。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 13.
      赘世翁释义:宋 王樵 别号。王樵,字 肩望,淄川 人。咸平 中,契丹 游骑至,举家被虏。樵 挺身入 契丹 访寻父母,累年不获,自叹曰:“身世如此,自比于人可乎?”遂与俗绝,自称 赘世翁,言己无用于世,徒为世之累赘。名其室为 茧室。见 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高逸》、《宋史·隐逸传中》。后多用作自谦之词。清 查慎行《哭承儿》诗之一:“明知 赘世翁,必无久存理;所伤门祚薄,壮殞先暮齿。”亦省作“赘翁”。宋 陆游《姜总管自筑墓舍名茧庵求诗》:“君不见 赘翁 退隐 真皇 时,茧室 遗名星日垂。”
    • 14.
      跷身释义:犹挺身。
    • 15.
      鋭身释义:犹挺身。谓勇于承担风险。《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 鋭身为救 灌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聂政》:“其鋭身而报知己也,有 豫 之义。”黄人《<小说林>发刊词》:“屠沽察睫竞才,常鋭身以 福尔、马丁 为任。”
    • 16.
      锐身释义:犹挺身。 谓勇于承担风险。
    • 17.
      风口浪尖释义: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一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 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 18.
      鲁连辞赏释义:《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此时 鲁仲连 适游 赵,会 秦 围 赵,闻 魏 将欲令 赵 尊 秦 为帝”,乃挺身而出,义不帝 秦,“秦 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适会 魏 公子无忌 夺 晋鄙 军以救 赵,击 秦 军,秦 军遂引而去”。“於是 平原君 欲封 鲁连,鲁连 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挺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释义: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 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 2.
      九考释义:谓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挺身取命,干兹奥秘。踌躇紫闥,喉舌是执。九考不移,有入无出。”裴松之 注:“《尚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九考则二十七年。”
    • 3.
      夺俸释义: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金史·世宗纪中》:“又以臺臣徇势偷安,畏忌不敢言,夺俸一月。”《明史·黄尊素传》:“疏入,魏忠贤 大怒,谋廷杖之。韩爌 力救,乃夺俸一年。”清 昭槤《啸亭杂录·义仆》:“李 挺身自认,谓主人初不知情,大吏胁以三木,李 执辞如初,因论 李 大辟,罪某夺俸而已。”
    • 4.
      心腑释义:⒈犹心脏。唐 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及以之驰毬於场,荡摇其心腑,振挠其骨筋……远者三四年,近者一二年,无全马矣。”冰心《南归》:“我们俯下去偎着母亲的脸,只觉冷彻心腑。”梁斌《红旗谱》三七:“他挺身立在千万人的前面,讲起话来,如同霹雳闪电,一句句劈进人的心腑。”⒉比喻真诚。清 方苞《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出所为诗,以心腑相示。”梁斌《播火记》三一:“两个人抽着烟,说了一会子心腑话。”
    • 5.
      抱打不平释义: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 6.
      挺争释义:挺身争斗。
    • 7.
      挺身释义:直起身子:挺起身来。挺身而起。挺身反抗。
    • 8.
      攘步释义:犹言挺身而出。
    • 9.
      横身释义:挺身,置身。
    • 10.
      毛遂自荐释义: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后来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 11.
      疾置释义: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汉书·刘屈氂传》:“其秋,戾太子 为 江充 所譖,杀 充,发兵入丞相府,屈氂 挺身逃,亡其印綬。是时上避暑在 甘泉宫,丞相长史乘疾置以闻。”颜师古 注:“置,谓所置驛也。”明 王志坚《表异录·宫室二》:“急递曰疾置。”《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詔始下,人情訩訩,河北 转运使 李昭述 乘疾置日行数舍,开諭父老,众始安。”
    • 12.
      贝奥武甫释义:⒈世纪时已开始口头传诵,约。 ⒉世纪时成书。勇士贝奥武甫与怪物格伦德尔搏斗,使其断臂而死。怪物之母为子复仇,又被他追踪杀死。后来他做了国王。一次火龙来犯,他挺身斩龙,伤重而死。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 13.
      赘世翁释义:宋 王樵 别号。王樵,字 肩望,淄川 人。咸平 中,契丹 游骑至,举家被虏。樵 挺身入 契丹 访寻父母,累年不获,自叹曰:“身世如此,自比于人可乎?”遂与俗绝,自称 赘世翁,言己无用于世,徒为世之累赘。名其室为 茧室。见 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高逸》、《宋史·隐逸传中》。后多用作自谦之词。清 查慎行《哭承儿》诗之一:“明知 赘世翁,必无久存理;所伤门祚薄,壮殞先暮齿。”亦省作“赘翁”。宋 陆游《姜总管自筑墓舍名茧庵求诗》:“君不见 赘翁 退隐 真皇 时,茧室 遗名星日垂。”
    • 14.
      跷身释义:犹挺身。
    • 15.
      鋭身释义:犹挺身。谓勇于承担风险。《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 鋭身为救 灌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聂政》:“其鋭身而报知己也,有 豫 之义。”黄人《<小说林>发刊词》:“屠沽察睫竞才,常鋭身以 福尔、马丁 为任。”
    • 16.
      锐身释义:犹挺身。 谓勇于承担风险。
    • 17.
      风口浪尖释义: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一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 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 18.
      鲁连辞赏释义:《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此时 鲁仲连 适游 赵,会 秦 围 赵,闻 魏 将欲令 赵 尊 秦 为帝”,乃挺身而出,义不帝 秦,“秦 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适会 魏 公子无忌 夺 晋鄙 军以救 赵,击 秦 军,秦 军遂引而去”。“於是 平原君 欲封 鲁连,鲁连 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挺身造句

1.你也是堂堂七尺之躯,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呢?

2.在抗洪抢险的紧急关头,解放军战士挺身而出。

3.谁没有七情六欲,但当革命需要你时,就应该挺身而出。

4.为了挽救危如累卵的国家,祖逖挺身报国。

5.在别人危难的时候,我们应挺身而出热情帮助,而不能喜逐颜开无动于衷。

6.在坏人坏事面前,我们共青团员应该挺身而出,与其作坚决的斗争。

7.在抗洪抢险的危急时刻,解放军战士挺身而出。

8.面对歹徒对他人行凶,我们应挺身而出,决不能袖手旁观。

9.英雄是在人们需要时挺身而出的人。

10.在关键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挽救了危险的局面。

11.对于别人危急的事,我们应该挺身而出,不应该隔岸观火。

12.在别人危难的时候,我们应挺身而出热情帮助,而不能隔岸观火无动于衷。

13.在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文革初年,周总理挺身而出,保护了多少好人啊!

14.青春是热血,是挺身而出,奋不顾身;青春是逆行,是迎难而上,义不容辞;青春是奋斗,奋斗才是青春最亮的底色,它会让梦想成为现实。

15.在汽车上,看到车匪行劫,许多乘客怒不可遏,挺身和车匪搏斗。

16.勇气这个词是形容人挺身而出的正义字眼,不能用来当作杀人的理由。

17.面对公交车上的扒窃行为,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应该挺身而出防止随身物品被窃。

18.遇到危险,他总是挺身而出。

19.与其龟缩角落惴惴不安,不如主动出击,挺身迎接一切的狂风暴雨,活出自己的光彩与魅力。

20.国难当头,该挺身出了,首鼠两端岂是丈夫所为?

挺身(tingsh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挺身是什么意思 挺身读音 怎么读 挺身,拼音是tǐng shēn,挺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挺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