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尾 [yùn wěi]
1. 指韵母的收尾 部分,例如韵母ai、ei的i
英[tail vowel, the terminal sound(vowel or nasal consonant)of certain compound vowels, as “o”in“ a”o,“ng”in“iang”;]
韵尾 引证解释
⒈ 指韵母的收尾部分。参见“韵母”。
国语词典
韵尾 [yùn wěi]
⒈ 韵母的收尾部分。如韵母ai、ei的i,韵母an的n。
韵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入声释义:古汉语四声的第四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古入声字分别读成阴平(如“屋、出”)、阳平(如“国、直”)、上声(如“铁、北”)、去声(如“客、绿”)。有些方言有入声,入声字发音一般比较短促,有时还带辅音韵尾。
- 2.
同化释义:⒈不相似或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相似或相同。⒉语音学上指一个音变得与邻近的音相同或相似。如“面包”(miànbāo),在口语中读成“miàb-bāo”,“面”字的韵尾n受到了后面“包”字声母b的影响变成b。
- 3.
后鼻韵母释义:后鼻韵母共有4个:ang eng ing ong。它们都以舌根浊鼻音-ng作为韵尾。
- 4.
通转释义:音韵学名词。 古音学上指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者之间及各自的韵转现象。凡主要元音不变,仅韵尾发生变化的称对转;而阴声韵和阴声韵、阳声韵和阳声韵、入声韵和入声韵之间的相互变化称旁转。
- 5.
阳声释义:⒈古代指音律上属于阳性的六律。⒉指清扬之声。阳,通“扬”。⒊音韵学术语。也称附声韵。同“阴声”相对。凡韵母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音韵学上称为阳声。如坚、光等。
- 6.
阳韵释义:音韵学家根据古韵母的性质,把字音分成三类:韵尾是b,d,g的叫入声;韵尾是m,n,ng的叫阳韵;入声和阳韵以外的叫阴韵。阳韵和阴韵的字调各有平声、上声、去声三类。
- 7.
阴声释义:⒈古代以清浊高下将声音分成阴阳二类。声音浊而低的称阴声。⒉音韵学术语。同“阳声”相对。指韵尾是元音或没有韵尾的韵母。
- 8.
阴韵释义:也叫阴声韵。 指韵尾是元音或没有韵尾的韵母。如来(lái)、麻(má)中的ai、a即为阴韵。
- 9.
韵尾释义:韵母的收尾部分,即复韵母中处于元音或主要元音之后的音素。韵尾可以是辅音,如普通话an中的n,iang中的ng;也可以是元音,如普通话ai中的i,ou中的u。
- 10.
韵摄释义:等韵学家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归并为一类,称“韵摄”。如《四声等子》把《广韵》平声东冬锺、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用、入声屋沃烛等十一韵统括为一摄,把二百零六韵归并为十六摄。
- 11.
韵母释义: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 韵母又可以分成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部分。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每个韵母一定有韵腹,但不一定有韵头和韵尾。如“大”dà的韵母是a,a是韵腹,没有韵头、韵尾;“瓜”guā的韵母是ua,其中u是韵头,a是韵腹,没有韵尾;“刀”dāo的韵母是ao,其中a是韵腹,o是韵尾,没有韵头。见〖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