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山荒 山荒的意思
shānhuāng

山荒

简体山荒
繁体
拼音shān huāng
注音ㄕㄢ ㄏㄨ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huāng,(1)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组词】:荒年。灾荒。防荒。备荒。(2)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组词】:荒芜。荒地。开荒。(3) 废弃。【组词】:荒废。荒疏。荒置。业精于勤,荒于嬉。(4) 冷落偏僻。【组词】:荒村。荒郊。荒落(luò)(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荒颓。(5) 严重缺乏,不够用。【组词】:煤荒。(6) 不实在的,不正确的。【组词】:荒信。荒唐(a.浮夸,不实在;b.行为放荡。“唐”均读轻声)。(7) 放纵,迷乱。【组词】:荒淫。荒腆(沉湎于酒)。(8) 远,边远的地方。【组词】:荒远。荒遐。八荒。(9) 扩大。【例句】:“天作高山大王荒之”。(10) 包有。【例句】:“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11) 工业上指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例句】:荒子(毛坯)。

基本含义

指山区贫瘠、草木凋零的景象,也用来形容人迹罕至、荒无人烟的地方。

山荒的意思

山荒 [shān huāng]

1. 山中荒地。

山荒 引证解释

⒈ 山中荒地。

《宋史·兵志十二》:“惟 河东 嵐石 之间,山荒甚多, 汾河 之侧,草地亦广,其间水草最宜牧养。”
明 王守仁 《谪居粮绝》诗:“山荒聊可田,钱鎛还易办。”


山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墝埆释义:⒈(土地)瘠薄。《墨子·亲士》:“墝埆者其地不育。”汉 王充《论衡·率性》:“夫肥沃墝埆,土地之本性也。”宋 沉辽《代人上太守书》:“墝埆之田,不足以耕污潢之池。”《清史稿·食货志一》:“高、亷、雷 属山荒墝埆,皆给资招垦,并免升科。”⒉地形险要处。《后汉书·南匈奴传》:“墝埆之人,屡婴涂炭,父战於前,子死於后。”李贤 注:“墝埆谓险要之地。”五代 宋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画栋泥金碧,石路盘墝埆。”《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地有要害,今北边既失 古北 之险,然自 威虏城 东距海三百里,其地沮泽
    • 2.
      监地释义:官府将放牧马群的官地交给农民开垦、耕种,称为监地。 宋 欧阳修《论监牧札子》:“惟闻今 河东 嵐石之间,山荒甚多,及 汾河 之侧,草地亦广,其间草软水甘,最宜牧养,往时 河东 军马常在此处牧放。今马数全少,闲地极多,此乃 唐 楼烦 监地也。”《宋史·河渠志六》:“比年水势稍改,自海门过 赭山,即回薄 巖门、白石 一带北岸,坏民田及盐亭、监地,东西三十餘里,南北二十餘里。”《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五》:“凡田地之别:有民田,有更名地,有屯田,有灶地……有牧地,有监地。”原注:“国初沿 明 制,於 甘肃
    • 3.
      硗埆释义:⒈磽埆:土地坚硬瘠薄。《汉书·景帝纪》“郡国或磽陿”唐 颜师古 注:“磽谓磽埆瘠薄也。”⒉墝埆:(土地)瘠薄。《墨子·亲士》:“墝埆者其地不育。”汉 王充《论衡·率性》:“夫肥沃墝埆,土地之本性也。”宋 沉辽《代人上太守书》:“墝埆之田,不足以耕污潢之池。”《清史稿·食货志一》:“高、亷、雷 属山荒墝埆,皆给资招垦,并免升科。”⒊地形险要处。《后汉书·南匈奴传》:“墝埆之人,屡婴涂炭,父战於前,子死於后。”李贤 注:“墝埆谓险要之地。”五代 宋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画栋泥金碧,石路盘墝埆。”《续资治
    • 4.
      铜马军释义:新莽 末年 河北 的农民起义军。当时 河北 起义军有 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 等,共数百万人,各自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其中以 铜马 军为最强大,领袖有 东山荒秃、上淮况 等。公元24年起义军被 刘秀 陆续击破,铜马 部众多被收编。后来 铜马、青犊、尤来 馀众共立 孙登 为帝。不久失败。
山荒是什么意思 山荒读音 怎么读 山荒,拼音是shān huāng,山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山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