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 [fēng léi]
2. 风和雷。 《易·益》:“风雷,益。”宋 曾巩《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清 袁枚《续新齐谐·天上过船》:“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3. 形容响声巨大。唐 方干《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宋 苏轼《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4. 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宋 苏轼《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廖仲恺《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风雷 引证解释
⒈ 风和雷。
引《易·益》:“风雷,益。”
宋 曾巩 《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上过船》:“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⒉ 形容响声巨大。
引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⒊ 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引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国语词典
风雷 [fēng léi]
⒈ 狂风和暴雷。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
引《三国演义·第二回》:「交锋之际,张宝作法,风雷大作,飞砂走石,黑气漫天,滚滚人马,自天而下。」
风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马齐喑释义: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比喻人们都不发表意见,气氛沉闷。喑(yīn):哑。
- 2.
出卖风云雷雨释义:见“出卖风雷”。
- 3.
北雁释义:候鸟之一。因其每年秋分后由北南飞,故称。隋 江总《于长安道归还扬州》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唐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夜郎 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疎。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书。”明 马銮《过岳鄂王墓》:“父老几回悲北雁,风雷长是傍南枝。”
- 4.
天眚释义:天灾。古代天人相应之说,以地震、风雷、星变、日食等,皆为上天垂戒,视为灾异。
- 5.
宣圣释义:汉平帝 元始 元年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 孔子 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绍兴 幸学,亦製赞曰:‘大哉 宣圣,斯文在兹。帝王之式,古今之师。’”《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影在 孔子 礼殿,托得其所,今必取之,未免随以风雷,惊骇 宣圣,非所以重道尊儒也。”清 赵翼《翰林苑有土地祠相传祀韩昌黎》诗:“抗疏几碎佛氏骨,从祀不惭 宣圣 廡。”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大理国 进奉使 李紫琮 等来朝,路过 鼎州,到学宫拜 宣圣 像,与诸生
- 6.
小壶释义:《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费长房 者,汝南 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輒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 长房 於楼上覩之…… 长房 旦日復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后用以为典,指仙家有道法的葫芦。唐 李群玉《谪仙吟赠赵道士》:“三无麟凤推高座,六甲风雷閟小壶。”
- 7.
岁荐释义:⒈每年定时祭祀。 《清史稿·礼志一》:“各省所祀,如社稷,先农,风雷,境内山川……以及为民御灾捍患者,悉颁於有司,春秋岁荐。”⒉每年荐举。宋 岳珂《桯史·李敬子》:“适郡有醼,敬子 预坐间,言及岁荐事,寮属咸起囁嚅,帅曰:‘郡有贤儒为师楷,詎可舍不荐,皇及其它。’”《儒林外史》第四回:“去岁宗师案临,幸叨岁荐。”
- 8.
岁阳释义:⒈亦称“岁雄”。 古代以干支纪年,十干叫“岁阳”。《尔雅·释天》:“太岁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岁阳。”宋 洪迈《容斋三笔·岁月日风雷雄雌》:“虞喜 天文论,汉《太初历》十一月甲子夜半冬至云:‘岁雄在閼逢……’又云:‘甲岁雄也,毕月雄也,陬月雌也。’大抵以十干为岁阳,故谓之雄,十二支为岁阴,故谓之雌。”⒉《诗·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阳止”。毛 传:“阳,历阳月也。”郑玄 笺:“十月为阳。”后用以指农历十
- 9.
帏盖释义:帷幕和篷盖。《宋书·五行志五》:“晋 惠帝 永康 元年二月,大风拔木。三月,愍怀 被害。己卯,丧柩发 许 还 洛,是日,大风雷电,幃盖飞裂。”
- 10.
影质释义:⒈谓预置财物以待。 如望影设质,故称。《北史·儒林传上·徐遵明》:“遵明 讲学於外,二十餘年,海内莫不宗仰。颇好聚敛,与 刘献之、张吾贵 皆 河 北聚徒教授,悬纳丝粟,留衣物以待之,名曰影质,有损儒者之风。”⒉谓心中映象所据以产生的外界事物。清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诚明》:“风雷无形而有象,心无象而有觉……心之情状虽无形无象,而必依所尝见闻者以为影质,见闻所不习者,心不能现其象。”
- 11.
惊怜释义:惊讶而同情。清 蒲松龄《三月二十二日复王河阳书》:“老大人年臺偶冒不韙,遐邇惊怜,想天相吉人,自无不风雷佑之也。”
- 12.
愆伏释义:谓阴阳失调。 多指气候失常。语本《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孔丛子·论书》:“是故阴阳清和,五星来备,烈风雷雨各以其应,不有迷错愆伏,明 舜 之行合於天也。”《宋书·王弘传》:“荏苒推迁,忽及三载,遂令负乘之衅,彰著幽明,愆伏之灾,患缠氓庶。”宋 欧阳修《原弊》:“夫阴阳在天地间,腾降而相推,不能无愆伏,如人身之有血气,不能无疾病也。”
- 13.
沈潜释义:⒈亦作“沉渐”。亦作“沉潜”。亦作“沉渐”。谓地德深沉柔弱。《书·洪范》:“高明柔克,沉潜刚克。”孔颖达 疏:“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也。”《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杨伯峻 注:“潜亦作‘渐’,潜、渐古音近,字得通。”《隶释·汉太尉刘宽碑》:“延熹 八年,地震,有詔询毕,公以演策沉渐对当帝心,转拜尚书。”⒉指地。南朝 宋 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前蜀 韦庄《冬日长安感志》诗:“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沉潜。”⒊指人性深沉柔弱。明
- 14.
洪都释义:江西省 南昌市 的别称。隋、唐、宋 时 南昌 为 洪州 治所,唐 初曾在此设都督府,因以得名。唐 王勃《滕王阁序》:“南昌 故郡,洪都 新府。”《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洪都 风景最繁华,彷彿参差十万家。”郭沫若《访南昌》诗:“洪都 三十八年前,革命风雷震九天。”
- 15.
浅埃释义:犹尘埃。比喻社会底层。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嘆穷途年少客,一时间命运乖;有一日显威风出浅埃,起风雷变气色。”
- 16.
深室释义:⒈指囚室。《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执 卫侯,归之于京师,寘诸深室。”杜预 注:“深室,别为囚室。”⒉幽深的居室。唐 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诗之一:“灵阶曝仙书,深室鍊金英。”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宿酲未解旧痁作,深室静卧闻风雷。”
- 17.
盗例释义:《穀梁传·哀公四年》:“《春秋》有三盗: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后以“盗例”指《春秋》书盗的义例。元 刘因《登荆轲山》诗:“《春秋》盗例久不举,紫阳 老笔生风雷。”
- 18.
纳麓释义:《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孔 传:“麓,録也。纳 舜 使大録万机之政。”后以“纳麓”谓总揽大政。
- 19.
诘朝释义:诘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詰朝将见。”杜预 注:“詰朝,平旦。”唐 储光羲《樵父词》:“詰朝礪斧寻,视暮行歌归。”清 周亮工《五月廿九日烈风雷雨闻铁崖明朝行黯然赋此送之》:“怒雨号风半夜惊,遥传我友詰朝行。”郭孝成《鄂省各属之光复》:“初九日詰朝,由 张国荃、李秀昂、黄仁菼、黄裕斌 统率进发。”
- 20.
谈舌释义:舌头。 借指谈锋。唐 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宋 陆游《病中绝句》之六:“少时谈舌挟风雷,病后逢人口懒开。”宋 刘过《沁园春》词:“想旧时谈舌,依然解使,六丁奔走,驱斥风雷。”
风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马齐喑释义: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比喻人们都不发表意见,气氛沉闷。喑(yīn):哑。
- 2.
出卖风云雷雨释义:见“出卖风雷”。
- 3.
北雁释义:候鸟之一。因其每年秋分后由北南飞,故称。隋 江总《于长安道归还扬州》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唐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夜郎 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疎。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书。”明 马銮《过岳鄂王墓》:“父老几回悲北雁,风雷长是傍南枝。”
- 4.
天眚释义:天灾。古代天人相应之说,以地震、风雷、星变、日食等,皆为上天垂戒,视为灾异。
- 5.
宣圣释义:汉平帝 元始 元年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 孔子 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绍兴 幸学,亦製赞曰:‘大哉 宣圣,斯文在兹。帝王之式,古今之师。’”《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影在 孔子 礼殿,托得其所,今必取之,未免随以风雷,惊骇 宣圣,非所以重道尊儒也。”清 赵翼《翰林苑有土地祠相传祀韩昌黎》诗:“抗疏几碎佛氏骨,从祀不惭 宣圣 廡。”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大理国 进奉使 李紫琮 等来朝,路过 鼎州,到学宫拜 宣圣 像,与诸生
- 6.
小壶释义:《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费长房 者,汝南 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輒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 长房 於楼上覩之…… 长房 旦日復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后用以为典,指仙家有道法的葫芦。唐 李群玉《谪仙吟赠赵道士》:“三无麟凤推高座,六甲风雷閟小壶。”
- 7.
岁荐释义:⒈每年定时祭祀。 《清史稿·礼志一》:“各省所祀,如社稷,先农,风雷,境内山川……以及为民御灾捍患者,悉颁於有司,春秋岁荐。”⒉每年荐举。宋 岳珂《桯史·李敬子》:“适郡有醼,敬子 预坐间,言及岁荐事,寮属咸起囁嚅,帅曰:‘郡有贤儒为师楷,詎可舍不荐,皇及其它。’”《儒林外史》第四回:“去岁宗师案临,幸叨岁荐。”
- 8.
岁阳释义:⒈亦称“岁雄”。 古代以干支纪年,十干叫“岁阳”。《尔雅·释天》:“太岁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岁阳。”宋 洪迈《容斋三笔·岁月日风雷雄雌》:“虞喜 天文论,汉《太初历》十一月甲子夜半冬至云:‘岁雄在閼逢……’又云:‘甲岁雄也,毕月雄也,陬月雌也。’大抵以十干为岁阳,故谓之雄,十二支为岁阴,故谓之雌。”⒉《诗·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阳止”。毛 传:“阳,历阳月也。”郑玄 笺:“十月为阳。”后用以指农历十
- 9.
帏盖释义:帷幕和篷盖。《宋书·五行志五》:“晋 惠帝 永康 元年二月,大风拔木。三月,愍怀 被害。己卯,丧柩发 许 还 洛,是日,大风雷电,幃盖飞裂。”
- 10.
影质释义:⒈谓预置财物以待。 如望影设质,故称。《北史·儒林传上·徐遵明》:“遵明 讲学於外,二十餘年,海内莫不宗仰。颇好聚敛,与 刘献之、张吾贵 皆 河 北聚徒教授,悬纳丝粟,留衣物以待之,名曰影质,有损儒者之风。”⒉谓心中映象所据以产生的外界事物。清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诚明》:“风雷无形而有象,心无象而有觉……心之情状虽无形无象,而必依所尝见闻者以为影质,见闻所不习者,心不能现其象。”
- 11.
惊怜释义:惊讶而同情。清 蒲松龄《三月二十二日复王河阳书》:“老大人年臺偶冒不韙,遐邇惊怜,想天相吉人,自无不风雷佑之也。”
- 12.
愆伏释义:谓阴阳失调。 多指气候失常。语本《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孔丛子·论书》:“是故阴阳清和,五星来备,烈风雷雨各以其应,不有迷错愆伏,明 舜 之行合於天也。”《宋书·王弘传》:“荏苒推迁,忽及三载,遂令负乘之衅,彰著幽明,愆伏之灾,患缠氓庶。”宋 欧阳修《原弊》:“夫阴阳在天地间,腾降而相推,不能无愆伏,如人身之有血气,不能无疾病也。”
- 13.
沈潜释义:⒈亦作“沉渐”。亦作“沉潜”。亦作“沉渐”。谓地德深沉柔弱。《书·洪范》:“高明柔克,沉潜刚克。”孔颖达 疏:“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也。”《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杨伯峻 注:“潜亦作‘渐’,潜、渐古音近,字得通。”《隶释·汉太尉刘宽碑》:“延熹 八年,地震,有詔询毕,公以演策沉渐对当帝心,转拜尚书。”⒉指地。南朝 宋 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前蜀 韦庄《冬日长安感志》诗:“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沉潜。”⒊指人性深沉柔弱。明
- 14.
洪都释义:江西省 南昌市 的别称。隋、唐、宋 时 南昌 为 洪州 治所,唐 初曾在此设都督府,因以得名。唐 王勃《滕王阁序》:“南昌 故郡,洪都 新府。”《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洪都 风景最繁华,彷彿参差十万家。”郭沫若《访南昌》诗:“洪都 三十八年前,革命风雷震九天。”
- 15.
浅埃释义:犹尘埃。比喻社会底层。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嘆穷途年少客,一时间命运乖;有一日显威风出浅埃,起风雷变气色。”
- 16.
深室释义:⒈指囚室。《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执 卫侯,归之于京师,寘诸深室。”杜预 注:“深室,别为囚室。”⒉幽深的居室。唐 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诗之一:“灵阶曝仙书,深室鍊金英。”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宿酲未解旧痁作,深室静卧闻风雷。”
- 17.
盗例释义:《穀梁传·哀公四年》:“《春秋》有三盗: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后以“盗例”指《春秋》书盗的义例。元 刘因《登荆轲山》诗:“《春秋》盗例久不举,紫阳 老笔生风雷。”
- 18.
纳麓释义:《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孔 传:“麓,録也。纳 舜 使大録万机之政。”后以“纳麓”谓总揽大政。
- 19.
诘朝释义:诘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詰朝将见。”杜预 注:“詰朝,平旦。”唐 储光羲《樵父词》:“詰朝礪斧寻,视暮行歌归。”清 周亮工《五月廿九日烈风雷雨闻铁崖明朝行黯然赋此送之》:“怒雨号风半夜惊,遥传我友詰朝行。”郭孝成《鄂省各属之光复》:“初九日詰朝,由 张国荃、李秀昂、黄仁菼、黄裕斌 统率进发。”
- 20.
谈舌释义:舌头。 借指谈锋。唐 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宋 陆游《病中绝句》之六:“少时谈舌挟风雷,病后逢人口懒开。”宋 刘过《沁园春》词:“想旧时谈舌,依然解使,六丁奔走,驱斥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