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 [sān qín]
1. 指关中地区。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分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因称关中为三秦。
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英[central Shanxi plain;]
三秦 引证解释
⒈ 秦 亡以后, 项羽 三分 关中,封 秦 降将 章邯 为 雍王,司马欣 为 塞王,董翳 为 翟王,合称三秦。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后指今 陕西 一带。
引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城闕辅 三秦,风烟望 五津。”
金冯璧 《河山形胜图》诗:“地形西控 三秦 远,河势南吞二 华 秋。”
⒉ 秦州、东秦州、南秦州 的合称。
引《魏书·尒朱天光传》:“於是 三秦、河、渭、瓜、凉、鄯善 咸来款顺。”
《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秦,秦、东秦、南秦 也。”
国语词典
三秦 [sān qín]
⒈ 项羽分关中地,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于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于咸阳以东,董翳为 翟王于上郡,合称为「三秦」。
⒉ 晋时十六国之前秦、后秦、西秦的合称。
三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秦释义:秦亡,项羽三分关中,以今陕西中部咸阳以西和甘肃东部地区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以咸阳以东至黄河之地封司马欣为塞王,以今陕西北部地区封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
- 2.
二华释义:⒈指 春秋 宋国 华元、华喜。《左传·成公十五年》:“二 华,戴 族也。”杨伯峻 注:“华元、华喜 皆 宋 戴公 之后。”⒉指 太华、少华 二山。《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 华,巨灵贔屓,高掌远蹠,以流河曲。”薛综 注:“华,山也……《山海经》曰:‘太华 之西,少华 之山。’”宋 苏轼《西岳庙开启祈雨道场青词》:“伏以二 华 之尊,作镇於西极,兆人所急,望岁於秋。”明 何景明《华州作柬桑汝公》诗:“天上岳莲开二 华,云中关树引 三秦。”⒊指 北魏 所置 华州 及 北华州。《周书·宇文导传》:“﹝
- 3.
伤鳞入梦释义:谓受恩不忘报。 典出《艺文类聚》卷九六引《辛氏三秦记》:“昆明池 人钓鱼,纶絶而去。梦於 汉武帝,求去其鉤。明日,帝游於池,见大鱼衔索。帝曰:‘昨所梦也。’取而去之。帝后得明珠。”《宋史·外国传七·日本国》:“伤鳞入梦,不忘 汉 主之恩;枯骨合欢,犹亢 魏氏 之敌。”
- 4.
保据释义:占据。《三国志·蜀志·杨戏传》:“骠骑奋起,连横合从,首事 三秦,保据 河 潼。”《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石勒 谋保据 江、汉,参军都尉 张宾 以为不可。会军中飢疫,死者太半,乃渡 沔,寇 江夏。”
- 5.
天尺五释义:⒈《辛氏三秦记》:“城南 韦 杜,去天尺五。”汉 韦曲 杜曲 皆三辅地,为贵族豪门聚居地。后遂以“天尺五”极言与宫廷相近。宋 方勺《泊宅编》卷六:“谁云天尺五,亲见玉皇来。”⒉谓离天甚近。极言其高。宋 周邦彦《鬓云鬆令·送傅国华奉使三韩》词:“鷺飞遥,天尺五。”清 黄景仁《少年行》:“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 6.
恩鱼释义:《太平广记》卷一一八引 辛□《三秦记·汉武帝》:“昆明池,汉武帝 凿之……池通 白鹿原。人钓鱼於原,纶絶而去。鱼梦於 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戏於池,见大鱼衔索,曰:‘岂非昨所梦乎?’取鱼去钩而放之。帝后得明珠。”后以“恩鱼”为称颂圣德之词。
- 7.
戒途释义:⒈亦作“戒涂”。 出发,准备上路。《晋书·文六王传论》:“遂乃褫龙章於袞职,徒侯服於下藩,未及戒涂,终於愤恚,惜哉!”《周书·文帝纪上》:“自大都督臣 岳 殁后,臣频奉詔还闕,秣马戒途,志不俟旦。”唐 张文琮《昭君怨》诗:“戒途飞万里,回首望 三秦。”明 宋濂《送和赞善北归》诗序:“盖生逢有道之朝,皇上执孝道以御天下,故 希文 朝有请而夕戒涂也。”清 俞蛟《潮嘉风月记·轶事》:“而生亦年至耳顺矣,因束装思归,戒途有日。”⒉戒备于途。清 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时土匪未靖,行旅戒途。”
- 8.
报恩珠释义:⒈《艺文类聚》卷八四引辛氏《三秦记》:“昆明池昔有人钓鱼,纶絶而去,遂通梦於汉武帝,求去钩。 ⒉即隋珠。
- 9.
散关释义:即 大散关。在 陕西省 宝鸡市 西南 大散岭 上。当 秦岭 咽喉,扼 川 陕 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之一:“晨上 散关 山,此道当何难!”宋 陆游《观长安城图》诗:“三秦 父老应惆悵,不见王师出 散关。”清 吴伟业《圆圆曲》:“斜谷 云深起画楼,散关 月落开粧镜。”参见“大散关”。
- 10.
桃花浪释义:⒈犹桃花汛。唐 杜甫《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復旧痕。”宋 张元干《满江红》词:“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参见“桃花汛”。⒉传说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鱼集聚 龙门 下,跃过 龙门 的化为龙,否则点额暴腮。见 辛氏《三秦记》。后遂以比喻春闱。宋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词:“禹门 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 氏 安国、安行、安世 兄弟,三科连中,故 程文昌 伯禹 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
- 11.
畿寰释义:犹畿县。 唐 黄滔《寄同年崔学士》诗:“虽知珠树悬天上,终赖银河接世间。毕使海涯能拔宅,三秦 二十四畿寰。”
- 12.
登龙门释义:⒈《太平广 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记载古代传说,黄河的鲤鱼能跳过龙门就会变成龙。比喻被有力的人引荐提 拔而地位顿然升高。⒉唐代称进士登科考中为登龙门。
- 13.
盗乱释义:⒈窃盗与叛乱。语本《论语·阳货》:“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汉班固《幽通赋》:“固行行其必凶兮,免盗乱为赖道。”唐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三秦无盗乱之患,汉军有彊雄之势。”⒉盗匪之乱。
- 14.
襟带释义:⒈衣襟和腰带。《后汉书·蔡邕传》:“邕 性篤孝,母常滞病三年,邕 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⒉谓山川屏障环绕,如襟似带。比喻险要的地理形势。汉 张衡《东京赋》:“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巖险与襟带。”唐 杨炯《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三秦 六辅之奥区,五岳四瀆之襟带。”清 侯方域《定鼎说》:“闻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舌,不以关陲为襟带也。”⒊比喻切于实用,不可暂离之物。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夫《尔雅》者,孔 徒之所纂,而《诗》《书》之襟带也。”唐 柳宗元《送豆卢膺秀
- 15.
陇头水释义:⒈陇山 顶之流水。 唐 于濆《陇头吟》:“借问 陇头 水,终年恨何事。”《乐府诗集·汉横吹曲一·陇头》郭茂倩 题解引《三秦记》:“其坂(指 陇山)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所谓 陇头 水也。”⒉汉 乐府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一·陇头》宋 郭茂倩 题解:“一曰《陇头水》。”
- 16.
龙津释义:⒈即 龙门。 龙门 一名 河津,故称。《晋书·郭璞传》:“登降纷於九五,沦涌悬乎 龙津。”明 徐芳《城门高》诗:“虾蝤百辈走耽耽,直取 龙津 为窟宅。”参见“龙门”。⒉喻高德硕望。《梁书·陆倕传》:“过龙津而一息,望凤条而曾翔。”⒊喻仕宦腾达之路。《晋书·孙绰传》:“﹝ 绰 ﹞尝鄙 山涛,而谓人曰:‘山涛 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 元礼 门为 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唐 李商隐《春日寄怀》诗:“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 龙津。”冯浩 注:“《三秦记》:‘河津 一名 龙门,水险不通,龟鱼之属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