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籍 [rù jí]
1. 外籍或无国籍的人加入某国国籍。
英[be naturalized;]
入籍 引证解释
⒈ 载入某种名册。此谓载入 元祐 党籍。
引宋 曾巩 《再议经费札子》:“熙寧 八年,入籍者四百八十有七。”
此谓载入官簿、官牒。 《宋史·徽宗纪二》:“十一月壬戌,以上书邪等及曾经入籍人并不许试学官。”
⒉ 加入某地户籍或某国国籍。
引《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王臣 病了两个月,方纔痊可,遂入籍於 杭州。”
《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八二>》:“政府迁移,尚未实现,‘外江佬’之入籍,当然不成问题。”
例如:他侨居 中国 多年,前年已申请入籍,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
国语词典
入籍 [rù jí]
⒈ 甲国或甲地人,改入乙国或乙地的户籍,皆称为「入籍」。
引《醒世恒言·卷六·小水湾 天狐贻书》:「王臣病了两个月,方才痊可,遂入籍于杭州。」
⒉ 把名字写在妓女登记簿上,即征为官妓之意。反之则为「脱籍」。
引宋·秦醇《谭意哥传》:「意入籍驱使迎候之列有年矣,不敢告劳。」
入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籍释义:脱离所属的名籍。宋 曾巩《再议经费札子》:“﹝三班吏员﹞略以三年出入之籍较之,熙寧 八年,入籍者四百八十有七;九年,五百四十有四;十年,六百九十。而死亡、退免、出籍者,岁或过二百人,或不及之。则是岁岁有增,未见其止也。”《宋史·文彦博传》:“崇寧 中,预 元祐 党籍。后特命出籍,追復太师,謚曰忠烈。”
- 2.
协济释义:⒈同心协力,互相支持。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三:“更相调护,协济於朝。”宋 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且诸将不能协济,反自相忌嫉。”⒉友援;救济;接济。明 徐渭《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转餉 关 中,伫待 萧何 之协济。”《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六年》:“协济户十八万,自入籍至今十三年,止输半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欧人之中国观》:“而各省亦以款项协济中央。”⒊旧时地方政府按中央命令将所征税款协助其他地方政府的部分。清 顾炎武《郡县论七》:“若尽一县之入用之而犹不足,然后以他县
- 3.
占数释义:上报家中人数,入籍定居。
- 4.
占籍释义:上报户口,入籍定居。
- 5.
官产释义:指逃亡人户及抄没等项入籍于官府的产业。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条编始末》:“初,洪武 十八年,恩詔 应天 五府州为 兴王 之地,民产免租,官产减租之半。官产者,逃絶人户暨抄没等项入籍於官者也。”
- 6.
官産释义:指逃亡人户及抄没等项入籍于官府的产业。 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条编始末》:“初,洪武 十八年,恩詔 应天 五府州为 兴王 之地,民产免租,官产减租之半。官产者,逃絶人户暨抄没等项入籍於官者也。”
- 7.
投名释义:⒈投递名帖。《北齐书·毕义云传》:“天保 元年四月,竇氏 皇姨祖载日,内外百官赴第吊省,义云 唯遣御史投名,身遂不赴。”《南史·齐纪上·武帝》:“时 休范 典籤 许公与 诈称 休范 在 新亭,士庶惶惑,诣垒期赴 休范,投名者千数。”宋 许顗《彦周诗话》:“刘涇 巨济 题诗一絶云:‘……后来可是无奇客,东阁投名尚不通。’”⒉谓入籍。宋 司马光《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一旦事发则絜家亡去,变易姓名,往别州县投名,官中无由追捕。”
- 8.
民户释义:⒈民家。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 奉高县 ﹞西六十里有 季札儿 冢……前有石铭一所,汉 末 奉高 令所立,无所述叙,标誌而已。自昔恆蠲,民户洒埽之;今不能然,碑石糜碎,靡有遗矣。”《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三年》:“国家政法不立,豪贵恣横,至使民户殫尽,委输无入。”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呵,你就是 韩六爷 吗?’萧队长 讥讽地说着。‘不敢,民户就是 韩凤岐。’韩老六 哈着腰说。”⒉清 代户籍的一种。《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凡户之别,有民户(土著者,流寓入籍者,八旗销除旗档者,汉
- 9.
祖寄释义:祖籍与寄居地。 《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五》:“凡民之著於籍,其别有四:一曰民籍,二曰军籍,三曰商籍,四曰灶籍,察其祖寄,辨其宗系,区其良贱。”原注:“人户於寄居地方置有坟庐已逾二十年者,准其入籍,出仕令声明祖籍迴避,文员罢职不准寄居别省。”
- 10.
羡田释义:在已入籍或所规定的土地数目之外另占有的田地,是不纳租赋的隐匿田。 《新唐书·食货志一》:“开元 八年,监察御史 宇文融 献策:括籍外羡田,逃户自占者给復五年。”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良农一夫以五十亩为正田,以其餘为羡田。”
- 11.
脱籍释义:⒈除去门籍。谓辞官。明 何景明《七述》:“脱簪子 为舍人,病弗能朝謁,脱籍纳组,买车以还。”⒉注销服役名籍。明 沉榜《宛署杂记·力役》:“吾故土尚未脱籍,固自有丁差在焉。”旧时妓女,列名乐籍,如从良嫁人或不再为妓,经官府批准,除去乐籍,亦有此称。宋 秦醇《谭意歌传》:“意 入籍驱使迎候之列有年矣,不敢告劳。今幸遇公。倘得脱籍为良人箕帚之役,虽死必谢。”明 陈霆《两山墨谈》卷五:“同甫 游 台州,尝狎籍妓,意将纳之,嘱 唐 脱籍。”《廿载繁华梦》第十九回:“他从前在这里一间娼寮,叫什么 锦绣堂,唤做 桂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