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瓶 [yín píng]
1. 银制的瓶,汲水器。
例银瓶乍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silver bottle;]
银瓶 引证解释
⒈ 银质的瓶。常比喻男女情事。
引语出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宋 谢逸 《醉落魄》词:“银瓶已断丝绳汲。莫话前欢,忍对屏山泣。”
宋 郑觉斋 《谒金门》词:“情是相思深井,恩是相思修綆。别后信音浑不定,银瓶何处引?”
⒉ 指 岳飞 幼女 安孃。世传 岳飞 为 秦桧 所害, 飞 女年幼,抱银瓶投井而死。后人覆井筑亭,题亭曰 孝泉亭,名井曰 银瓶井,称女曰 银瓶小姐、银瓶娘子。
引宋 王逢 《银瓶娘子辞》序:“娘子 宋 鄂王 女,闻王被收,负银瓶投井死。”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铁椎郎君戮都市,银瓶弱女投井湄。”
国语词典
银瓶 [yín píng]
⒈ 汲水器。
引唐·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清·吕碧城〈祝英台近·缒银瓶〉词:「缒银瓶,牵玉井,秋思黯梧苑。」
⒉ 酒器。
引唐·杜甫〈少年行〉:「不通姓字麤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⒊ 浙江省城西湖畔的一口井名。相传岳飞有幼女,闻飞被害,抱银瓶投井而死,乡人祀之,乃将此井名为「银瓶井」,后人覆井筑亭取名「孝泉亭」,并称岳女为「银瓶娘子」。
银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丝绳释义:⒈丝编之绳。 汉 辛延年《羽林郎》诗:“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絶。”《宋史·舆服志三》:“﹝冕﹞以金饰版侧,以白玉珠为旒,贯之以五采丝绳。”⒉指钓丝。《红楼梦》第八一回:“探春 把丝绳抛下,没十来句话的工夫,就有一个杨叶窜儿,吞着钩子,把漂儿坠下去。”
- 2.
井底坠银瓶释义:见“井底引银瓶”。
- 3.
井底引银瓶释义:唐 白居易 有《井底引银瓶》诗。叙述一女子自由恋爱而终被迫离弃。后用以比喻情人或夫妻被迫分离。
- 4.
孝女井释义:井址在庆春路660号,原岳飞故第东,建造年代不祥,孝女井即孝娥井,又称银瓶井。
- 5.
海丰八景释义:旧汕尾市海丰旧八景是指“莲峰叠翠”、“银瓶飞瀑”、“龙津渔唱”、“丽江月色”、“万寿晓钟”、“凤河晚渡”、“长沙夜雨”、“海门潮声”。
- 6.
瓶沈簪折释义:谓瓶沉水底难觅,簪断难续。喻男女分离。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别。”瓶,一本作“缾”。《剪灯新话·翠翠传》:“將謂瓶沈而簪折,豈期璧返而珠還。”亦省作“瓶簪”。宋 柳永《离别难》词:“算神仙五色靈丹無驗,中路委瓶簪。”
- 7.
痴小释义:幼稚;幼弱。唐 王建《送韦处士老舅》诗:“忆昨痴小年,不知有经籍。”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宋 范成大《樱桃花》诗:“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 8.
白面郎释义:指纨袴子弟。唐 杜甫《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堦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麤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唐 白居易《采地黄者》诗:“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觅灯因话·翠娥语录》:“畴昔微通一笑,白面郎争与缠头。”
- 9.
真色释义:犹言本色。宋 张先《少年游·井桃》词:“银瓶素綆,玉泉金甃,真色浸朝红。”《高子遗书·语》:“文公 圣贤而豪杰者也,故虽以豪杰之气概,终是圣贤真色;文成 豪杰而圣贤者也,故虽以圣贤学问,终是豪杰真色。”明 汤显祖《牡丹亭·写真》:“丹青女易描,真色人难学。”
- 10.
短墙释义:矮墙。《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子 门焉,牛臣 隐於短墙以射之,卒。”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清 蒋春霖《一萼红·墙角小梅未春忽放》词:“短墙阴。怪东风未到,春色已深深。”
- 11.
缾沈簪折释义:谓瓶沉水底难觅,簪断难续。比喻男女分离、恩情中断。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銀缾,銀缾欲上絲繩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缾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别!”缾,一本作“瓶”。
- 12.
薄媚释义:⒈淡雅娇媚的样子。唐 章孝标《贻美人》诗:“诸侯帐下惯新妆,皆怯 刘 家薄媚娘。”前蜀 王衍《甘州曲》:“画罗裙,能解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沦落在风尘。”宋 黄庭坚《清平乐》词:“舞回脸玉胸酥,缠头一斛明珠。日日 梁州 薄媚,年年金菊茱萸。”⒉詈词。意为放肆、捣蛋等。唐 杜甫《少年行》:“马上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唐 张鷟《游仙窟》:“可憎病鹊,夜半惊人;薄媚狂鸡,三更唱晓。”《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凤凰当处分:‘二鸟近前头!不言我早悉,事状
- 13.
金胜释义:⒈祥瑞之物。一种形状似花的天然金首饰。古代以为天下太平时则出现于世。《宋书·符瑞志下》:“金胜,国平盗贼,四夷宾服则出。晋穆帝 永和 元年二月,舂穀 民得金胜一枚,长五寸,状如织胜。”唐 瞿昙悉达《唐开元占经》卷一一四:“金胜者,象人所剜胜而金色,四夷来即出。”⒉一种金箔剪的彩花。唐 戴叔伦《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独献菜羹怜应节,遍传金胜喜逢人。”元 杨维桢《无题效商隐体》诗之一:“公子银瓶分汗酒,佳人金胜翦春花。”清 吴伟业《茧虎》诗:“越 巫辟恶鏤金胜,汉 将擒生画玉臺。”
- 14.
髫幼释义:幼年。 清 董寿慈《<西泠闺咏>后序》:“银瓶井底,髫幼完贞;云霄江边,姓氏无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