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鼎湖 鼎湖的意思
dǐng

鼎湖

简体鼎湖
繁体
拼音dǐng hú
注音ㄉㄧㄥˇ ㄏ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ǐng,(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组词】: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2) 锅。【组词】:鼎罐。鼎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组词】: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组词】:鼎峙。鼎足之势。(5) 大。【组词】:鼎族。鼎臣。鼎力支持。(6) 正当,正在。【例句】:鼎盛(shèng )。

hú,(1) 陆地上聚积的大水。【组词】:湖泊。湖泽。湖滩。湖荡。湖光山色。(2)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组词】:两湖。湖广。(3) 指中国湖州(旧地名,在今浙江省吴兴县)。【组词】:湖笔。湖绉。

基本含义

指地位崇高、声望显赫。

鼎湖的意思

鼎湖 [dǐng hú]

1. 地名。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2. 借指帝王。

3. 指帝王崩逝。

5. 宫名。

鼎湖 引证解释

⒈ 地名。古代传说 黄帝 在 鼎湖 乘龙升天。

唐 顾况 《相和歌辞·短歌行》:“轩辕 皇帝初得仙, 鼎湖 一去三千年。”
明 夏完淳 《北风行》:“鼎湖 不见飞苍龙,阿阁何时栖赤凤。”

⒉ 借指帝王。

《陈书·沉炯传》:“臣闻 乔山 虽掩,鼎湖之灵可祠。”
清 吴伟业 《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⒊ 指帝王崩逝。

《周书·静帝纪》:“先皇晏驾,万国深鼎湖之痛,四海穷遏密之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盼望,兵燹难消,松楸多恙,鼎湖弓剑无人葬;吾怎忍垂旒正冕,受贺当阳。”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前明永历皇帝殉国纪念节也前十数日有滇中之捷感而赋此》诗:“赤县重开新日月,鼎湖遗恨旧风雷。”

⒋ 宫名。

《文选·扬雄<羽猎赋>》:“武帝 广开 上林,南至 宜春 鼎湖。”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鼎湖宫,《黄图》以为在 蓝田。”
《汉书·扬雄传》作“鼎胡”。 《三辅黄图·甘泉宫》:“鼎湖宫,在 湖城县 界…… 汉武帝 於此建宫。”


国语词典

鼎湖 [dǐng hú]

⒈ 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黄帝于此处乘著龙飞上天空。见《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后比喻帝王的崩逝。

《魏书·卷六五·李平传》:「奄升御于鼎湖,忽流哀于四海。」
元·虞集〈挽文山丞相〉诗:「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鼎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林释义:⒈古宫苑名。 秦 旧苑,汉 初荒废,至 汉武帝 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 西安市 西及 周至、户县 界。《三辅黄图·苑囿》:“汉 上林苑,即 秦 之旧苑也。《汉书》云:‘武帝 建元 三年,开 上林苑,东南至 蓝田 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 南山 而西,至 长杨、五柞,北绕 黄山,濒 渭水 而东,周袤三百果。’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⒉古宫苑名。东汉 光武帝 时建造。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汉 魏 洛阳 故城西。东汉 永平 十五年冬,车骑校猎 上林苑,即此。⒊古宫苑名。南朝 宋 大明 三年建造。故址
    • 2.
      乌号释义:⒈《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扞乌号之弓,弯棊卫之箭。 ”高诱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橈下,劲能復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説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黄帝,不能也。乌,於也;号,呼也。於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后以“乌号”指良弓。⒉表示对死者哀悼。⒊称人死亡的敬辞。
    • 3.
      昆台释义:⒈相传 昆仑山 顶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皆为神仙居处。因以“崑臺”、“崑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宋 张元干《醉蓬莱·寿》词:“满腹经纶,回天议论,崑臺 仙裔。”⒉汉 时少府的属官名。执掌 甘泉宫 事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 甘泉 居室为昆臺。”⒊传说 黄帝 登仙处。晋 王嘉《拾遗记·轩辕黄帝》:“薰风至,真人集,﹝ 轩辕 ﹞乃厌世於 昆臺 之上,留其冠、剑、佩、舄焉。昆臺 者,鼎湖 之极峻处也,立馆於其下。”唐 无名氏《仙传拾遗·燕昭王》:“好神仙之道,仙人 甘需
    • 4.
      星花乡释义:肇庆星湖风景区包括七星岩、鼎湖山两大景区。
    • 5.
      瑶海释义:⒈月夜天空的美称。宋 刘子翚《听詹温之弹琴歌》:“梦跨冰轮出瑶海,一笑碌碌 瀛洲 仙。”宋 郭祥正《金山行》:“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⒉指 瑶池。元 吴景奎《拟李长吉十二月乐辞·十二月》:“琼芳销歇年华改,青鸟无音隔 瑶海。”明 王世贞《送徐子与祀康陵》诗:“俱传骏足留 瑶海,亦有龙髯堕 鼎湖。”
    • 6.
      登天释义:⒈升天。《左传·成公十年》:“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庄子·大宗师》:“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宋史·神宗纪一》:“嘉祐 八年侍 英宗 入居 庆寧宫,尝梦神人捧之登天。”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九节:“秦国 西有 仪渠国,父母死,火烧遗体,称为登天。”⒉指登帝位。《素问·上古天真论》:“昔在 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迺问於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人将失之耶?’”王冰 注:“黄帝 后铸鼎於 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
    • 7.
      社首释义:⒈山名。在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南,上有 社首坛。因 周成王 封禅得名。唐 宋 帝王也曾到此封禅。《汉书·郊祀志上》:“周成王 封 泰山,禪於 社首。”吴景旭《历代诗话》卷六一引 宋 洪迈《光尧挽诗》:“鼎湖 龙去远,社首 凤来迟。”⒉村里中祭社活动的首领。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一:“修德堂东家 李如珍 也是村长,也是社首。”
    • 8.
      跸路释义:⒈谓古代帝王出行时,禁行人以清道。三国 魏 曹植《孟冬篇》:“蚩尤 蹕路,风弭雨停。”《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深愿陛下清宫蹕路,思二神为元鉴,不可忽天下之重,轻行斤斧之间。”《痛史》第二四回:“忽然一天传説 元 主回京,蹕路清尘,所有一切闲杂人等,俱要赶絶。”⒉指帝王车驾行经之路。唐 宋之问《松山颂应制》:“尘销清蹕路,云溼从臣衣。”清 龚自珍《题虎跑寺》诗:“南山蹕路丙申开,庚子诗碑锁緑苔。”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七十回:“北狩经年蹕路长,鼎湖 弓剑望 滦阳。”
    • 9.
      鼎湖释义:⒈地名。 古代传说 黄帝 在 鼎湖 乘龙升天。唐 顾况《相和歌辞·短歌行》:“轩辕 皇帝初得仙,鼎湖 一去三千年。”明 夏完淳《北风行》:“鼎湖 不见飞苍龙,阿阁何时栖赤凤。”⒉借指帝王。《陈书·沉炯传》:“臣闻 乔山 虽掩,鼎湖之灵可祠。”清 吴伟业《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⒊指帝王崩逝。《周书·静帝纪》:“先皇晏驾,万国深鼎湖之痛,四海穷遏密之悲。”清 孔尚任《桃花扇·设朝》:“盼望,兵燹难消,松楸多恙,鼎湖弓剑无人葬;吾怎忍垂旒正冕,受贺当阳。”柳亚子《四月二十五日前明永历皇
    • 10.
      鼎湖山释义: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北。 主峰鸡笼山,海拔1000米。层峦叠嶂,林木苍翠,有鼎湖钩樟、鼎湖冬青等珍贵树木。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观雪亭、水帘洞、飞水潭等名胜古迹。为广东省四大名山之一和全国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 11.
      鼎胡释义:见“鼎湖”。
    • 12.
      龙髯释义:亦作“龙髥”。龙之须。《史记·封禅书》:“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唐 李峤《汾阴行》:“自从天子向 秦关,玉輦金车不復还。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 龙髯安可攀?”清 顾炎武《谒欑宫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清 叶方蔼《授职翰林学士感恩

鼎湖(ding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鼎湖是什么意思 鼎湖读音 怎么读 鼎湖,拼音是dǐng hú,鼎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鼎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