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置 [zì zhì]
1. 自行设置。
2. 犹自居。
4. 谓自置其身。
自置 引证解释
⒈ 自行设置。
引《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始, 悼惠王 得自置二千石。”
⒉ 犹自居。
引《后汉书·符融传》:“二子行业无闻,以豪桀自置,遂使公卿问疾,王臣坐门。”
⒊ 谓自置其身。
引宋 苏辙 《过韩许州石淙庄》诗:“将追 赤松 游,自置青云外。”
自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交民巷释义:街巷名。在 北京市 正阳门 东侧。原名 东江米巷,讹为 东交民巷。清 代为各国使馆所在地。辛丑条约 后划为公使馆界,各使馆自置军队,界墙设置炮位,曾经一度是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 的大本营和外国人特别居留地。
- 2.
嚣鄙释义:喧闹鄙俗。清 朱仕琇《又答李磻玉书》:“至读书一节,近市嚣鄙,在先高其志,务洁其心,不以外之闻见动吾耳目,然后有以自置。”
- 3.
生徒释义:⒈学生;门徒。《后汉书·马融传》:“﹝ 融 ﹞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宋 欧阳修《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然臣等窃见国家自置太学十数年间,生徒日盛,常至三四百人。”金 元好问《<十七史蒙求>序》:“教授生徒,必使知己之所知,能己之所能。”郭沫若《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我自己对于经济的智识,原不过是一个初等小学的生徒,我的见解当然是不能作数。”⒉唐 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取士之科,多因 隋 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 4.
秘书丞释义:官名。 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通典·职官八》:“丞,魏武帝 置祕书令及丞一人,典尚书奏事,后 文帝 黄初 中,欲以 何楨 为祕书丞,而祕书先自有丞,乃以 楨 为祕书右丞,其后遂有左右二丞,刘放 为左丞,孙资 为右丞,后省。晋 復置祕书丞……歷代皆有。大唐 龙朔 二年改为兰臺大夫,咸亨 初復旧,掌府事句稽省署抄目。”宋 高承《事物纪原·秘殿掌贰·秘书丞》:“《齐职仪》曰:汉献帝 置祕书令丞二人,魏文帝 分祕书别掌文籍。自置丞一人,此盖置官之始也。或曰 魏武帝 置也。”
- 5.
童子科释义:科举考试中为儿童、少年设立的科目。《新唐书·选举志上》:“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宋史·选举志二》:“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其命官、免举无常格。”《文献通考·选举八》:“自置童子科以来,未有女童应试者。”亦省称“童科”。陈衍《元诗纪事·黎崱》:“崱 字 京高,号 东山,安南 人,九岁试童科。”
- 6.
自置释义:⒈自行设置。⒉犹自居。⒊谓自置其身。
- 7.
贵出贱收释义:犹言贵卖贱买。明 张瀚《松窗梦语·商贾纪》:“唐 初制,租庸调外无征,法网疏阔;自置常平官,私积货物,贵出贱收,復以宦者为宫市,使命白望数百,抑贾人物,名为市之,实夺之也。”
- 8.
赐官释义:⒈受天子命能自置官吏以治家邑。⒉后世指授以官职。
- 9.
采访使释义:⒈官名。唐 开元 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天宝 后改为但考课官吏,不得干预他政。乾元 以后,各地兵起,废采访使而置防御使。唐 韩愈《裴君墓志铭》:“大父 旷,御史中丞,京畿採访使。”亦省作“採访”。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开元 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採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参阅《通典·职官十四》、《文献通考·职官十五》。⒉官名。唐 初于各道设按察使,开元 时改设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举劾所属州县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