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硕 [rú shuò]
1. 博通的学者。
儒硕 引证解释
⒈ 博通的学者。
引唐 李绛 《请崇国学疏》:“儒硕解散,国学毁废,生徒无鼓篋之志,博士有倚席之讥。”
明 李东阳 《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蹟》:“理宗 号为崇尚儒硕,而 真 魏 二贤贬逐不暇,则其为治可知矣。”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邹君墓志铭》:“近时儒硕,又厌薄 程 朱,务争胜于一名一物,拾末而遗本。”
儒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奸妄释义:谓奸诈虚妄。《后汉书·方术传序》:“是以通儒硕生,忿其姦妄不经,奏议慷慨,以为宜见藏摈。”《三国志·吴志·孙和传》:“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 以为姦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絶之。”《宋书·礼志二》:“及 元后 崩,莽 乃自服三年之礼。事皆姦妄,天下疾之。”宋 苏辙《论冬温无冰札子》:“先帝觉其姦妄,亲批圣语指其罪状。”
- 2.
宏硕释义:宏儒硕学。指广有学识的人。
- 3.
开新释义:谓开创新的风格、局面等。明 李本《重编<诚意伯文集>序》:“运筹定计,应机料敌,称豪雄矣,而或歉於文学;呈华炫奇,开新啟昧,称儒硕矣,而无裨於武功。”李大钊《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又有人说,大战以后 欧洲 之所应为一面开新,一面必当复旧: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阿英《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引1902年《世界繁华报》新年号:“诸公切莫再蹉跎,一意开新补过。”
- 4.
硕老释义:年高望重的博学之士。 汉 扬雄《剧秦美新》:“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礼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晋书·刘寔传》:“可谓国之硕老,邦之宗模。”宋 梅尧臣《送京西转运李刑部移京东转运》诗:“统制连别京,守臣多硕老。”宋 沉辽《<苏州承天寺永安长老语录>序》:“余尝观古记所载名德硕老,多出于 荆、衡、襄、汉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