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兵戈 兵戈的意思
bīng

兵戈

简体兵戈
繁体
拼音bīng gē
注音ㄅ一ㄥ ㄍㄜ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gē,(1)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例句】:干(gān)戈。倒(dǎo )戈。枕戈待旦。(2) 姓。

基本含义

指战争和军事行动。

兵戈的意思

兵戈 [bīng gē]

1. 兵器。也指军队。

兵戈既逼,虽悔何追。

2. 指战争。

欲兴兵戈,以诛暴楚。

兵戈 引证解释

⒈ 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猎赋》:“韜兵戈,火网罟。”

⒉ 指战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欲兴兵戈,以诛暴 楚。”
《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学业。”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復废法,何以讨贼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韵赠信州周公鼎》诗:“兵戈十载后,穷巷远游人。”

⒊ 指军队。

唐 黄滔 《景阳井赋》:“玉楼之丝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昼逼。”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顺逆二途,蚤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


国语词典

兵戈 [bīng gē]

⒈ 兵器。泛指战争。

唐·杜甫〈次空灵岸〉诗:「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

干戈 战争


兵戈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交战释义:双方作战:交战国。
    • 2.
      干戈释义:干和戈都是古代常用兵器,后 用来泛指武器,也比喻战争或动武:大动干戈。
    • 3.
      战争释义: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斗争。是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相互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政治的继续。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与“和平”相对。
    • 4.
      打仗释义: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我们在生产战线上打了个漂亮仗。

兵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休和释义:⒈安定和平。《左传·襄公九年》:“若能休和,远人将至。”汉 蔡邕《协和婚赋》:“唯休和之盛代,男女得乎年齿。”《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用能免羣生於汤火,纳百姓於休和。”张铣 注:“休和,谓祸乱已平,兵戈不用,故致之使休息和平也。”《旧唐书·玄宗纪上》:“致君亲於 尧 舜,济黔首於休和。”⒉犹言平息了事。宋 司马光《论皇城司巡察亲事官札子》:“有百姓杀人,私用钱物休和。”《元典章·吏部三·投下》:“管人户 朱全祜 駈男 朱得兴 奸诱 班四 駈妇 腊梅,在逃促获,受钱私下休和。”元 尚仲明《三夺
    • 2.
      兵戈扰攘释义: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 3.
      兵戈抢攘释义:兵戈抢攘bīng gē qiǎng rǎng 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4.
      兵戈频仍释义:兵戈意指战争,修辞:借代。 兵戈频仍指战争频繁发生。
    • 5.
      兵戈释义:兵器,借指战争:不动兵戈。兵戈四起。
    • 6.
      胜事释义:⒈美好的事情。《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子良 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唐 刘长卿《送孙逸归庐山》诗:“常爱此中多胜事,新诗他日佇开缄。”清 吴伟业《观王石谷山水图》诗:“世间胜事谁能识,兵戈老尽丹青客。”茅盾《子夜》十七:“这样的心情尤以这一伙中的 吴荪甫 感受得最为强烈。今晚上的行乐胜事是他发起的。”⒉指寺、观中法会、斋醮等。宋 洪迈《夷坚丙志·寿昌县君》:“子 愉 梦母如存,且曰:‘……汝与汝父言,亟营胜事,使我得转为男子。’”明 邵璨《香囊记·祈祷
    • 7.
      回戈释义:⒈掉转兵戈;回师。多用以称颂王师赫赫之威。⒉犹倒戈。
    • 8.
      宦达释义:官位显达,仕途亨通。晋 李密《陈情事表》:“且臣少事伪朝,歷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唐 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诗:“安稳 高詹事,兵戈久索居。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疎。”元 范梈《寒食后百丈山夜坐》诗:“以閒酬宦达,将病抵心慵。”明 王世贞《雨后与孙兆孺小坐》诗:“宦达何知味?年衰始问身。”清 恽敬《南华九老会诗谱序》:“士当年少气壮,束修自进,曰:‘吾将以为天下也。’一旦宦达矣,名溢於朝,禄丰於室,又相率引去以为高。”
    • 9.
      朋讐释义:犹同僚,同辈。唐 张九龄《敕安南首领爨仁哲书》:“比者时有背叛,似有生梗,及其审察,亦有事由。或都府不平,处置有失;或朋讐相嫌,经营损害。既无控告,自不安寧,兵戈相防,亦不足深怪也。”
    • 10.
      止戈散马释义: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 11.
      沴疠释义:瘟疫。清 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狂寇所噬,刈人如菅;沴厉乘之,积骴若山。”清 谭嗣同《仁学》二三:“一父有数子,数传之后,将成巨族。西人因详稽夫家之丰耗,每一岁中,生死相抵,百人可多一人,使无水患沴癘兵戈及诸灾眚,不数十年,本国之物产必不能支。”
    • 12.
      灾眚释义:灾殃,祸患。《易·复》:“上六,迷復,凶,有灾眚。”孔颖达 疏:“‘有灾眚’者,闇於復道,必无福庆,唯有灾眚。”《后汉书·郎顗传》:“以此消伏灾眚,兴致升平。”明 郑若庸《玉玦记·梦神》:“罹灾眚,嘆三年,把身拘坎穽。”清 谭嗣同《仁学》二三:“使无水旱沴癘兵戈及诸灾眚,不数十年,本国之物产必不能支。”
    • 13.
      烽尘释义:烽火和烟尘。借指战乱。元 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想 高皇,想 高皇,本亭长,区区 泗水 滨。将诸侯,西入 秦,不五年,扫清四海絶烽尘。”明 高启《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诗:“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今天下承平日久,耳不闻兵戈铁马之声,目不观烟火烽尘之警。”
    • 14.
      翦灯释义:修剪灯芯。后常指夜谈。宋 姜夔《浣溪沙》词:“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市桥携手步迟迟。”李光《赠邹賸庵质若虚子昶诸子》诗:“万国兵戈横槊望,一天风雨翦灯谈。”
    • 15.
      老莱衣释义:《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唐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 老莱 衣,嘆息人间万事非。”宋 梅尧臣《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 老莱 衣。”明 何景明《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清 赵翼《石庵还朝口占送别》:“白头犹著 老莱 衣,假满还朝四牡騑。”
    • 16.
      设处释义:安排;处置。明 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嘉靖 三十三年,又復截留 扬州 等府起运漕粮数万以賑 淮 北,是时 江 淮 之民实赖存活。今当兵戈扰攘,灾伤异常,尤宜比例设处。”《儒林外史》第三回:“看看上京会试,盘费、衣服都是 金有餘 替他设处。”《天雨花》第二三回:“开门七件难设处,甘旨供来不称心。”
    • 17.
      输挽释义:⒈见“输輓”。⒉亦作“输挽”。运送物资。《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四年》:“士卒疲于矢石,百姓困于输輓。”明 周岐《官兵行》:“大车槖重小车盈,路捕行人递输挽。”清 吴伟业《赠松郡副守济陵陈三石》诗:“廿载兵戈违故里,千村输輓向 长安。”
    • 18.
      边策释义:亦作“边册”。 安边的谋略。唐 杜审言《送和西蕃使》诗:“圣朝尚边策,詔諭兵戈偃。”清 王士禛《送同年袁秋水佥事觐事毕归甘州》诗:“汉 家天子重边册,大开 张掖 连 敦煌。”
    • 19.
      风涛释义:⒈风浪。南朝 宋 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唐 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诗:“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何其芳《树阴下的默想》:“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⒉比喻艰险的遭遇。唐 项斯《欲别》诗:“归期无岁月,客路有风涛。”元 刘因《人情》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世路风涛 八节滩。”明 唐顺之《与杨虞坡司马书》:“风涛兵戈倥偬中,因差人入京谢恩。”⒊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须到
    • 20.
      饥俭释义:⒈饥荒。飢,通“饥”。《百喻经·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昔 乾陀衞国 有诸伎儿因时飢俭,逐食他土。”⒉饥荒。《三国志·魏志·蒋济传》:“景初 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穀饥俭。”《晋书·怀帝纪》:“百姓饥俭,米斛万餘价。”唐 罗隐《秋江》诗:“兵戈村落破,饥俭虎狼骄。”

兵戈(bingg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兵戈是什么意思 兵戈读音 怎么读 兵戈,拼音是bīng gē,兵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兵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