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ǐ,(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组词】:心理。肌理。条理。事理。(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组词】: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例句】:理科,数理化。理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组词】: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组词】:理睬。答理。(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shuō yuè shuì, ◎ 古同“悦”。
1. 说理;申辩是非。
⒈ 说理;申辩是非。
引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四折:“我和你个庄家理説,也不索去官中标拨。”
《西游记》第九七回:“那夜有三十多名强盗,明火执杖,劫去家私,是我难捨,向贼理説。”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怨气变蛇》:“乡民 陈老 有田数亩,与 郜 宅相近,禾稼屡被 郜 家骡马践伤,与之理説,反受豪奴辱詈。”
1.我们应该用无可争辩的道理说服人,而不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2.照理说来他应当心无旁骛地演他的戏,但他忍受不了观众的起哄。
3.今天经理说话真是蛮横无理,居然指鹿为马,是非不分。
4.恰当的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更形象、更生动。
5.工厂裁员,经理说我工作成绩不佳,所以请我古貌古心。
6.逻辑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7.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8.你有理说理,别在此吵闹。
9.对于乱扔垃圾的,你说什么名言都没有用,因为素质太差,就像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