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辕 [chē yuán]
1. 某些非机动车车身上伸出的两根直木,用来驾在牲口上以便拉车,或用来作人拉车的把手。
英[shaft of a cart;]
车辕 引证解释
⒈ 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引《国语·晋语九》:“夫 却氏 有车辕之难, 赵 有 孟姬 之谗。”
《后汉书·董卓传》:“以头繫车辕,歌呼而还。”
唐 王建 《七夕曲》:“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
马烽 《“停止办公”》:“赶车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披着件羊皮袄,稳稳地坐在车辕上,不住地挥着鞭子,吆喝牲口。”
国语词典
车辕 [chē yuán]
⒈ 大车前部驾在牲口两边的木头,用以连接车轴。
引《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齐桓取士于车辕,周武取士于负薪。」
车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宅释义:上等住宅。 《韩非子·内储说上》:“於是乃倚一车辕於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
- 2.
东王释义:⒈春秋 时 周敬王 的别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周 之亡也,其三川震。今 西王 之大臣亦震,天弃之矣。东王 必大克。”杜预 注:“子朝 在 王城,故谓 西王。敬王 居 狄泉,在 王城 之东,故曰 东王。”⒉指仙人 东王公。三国 魏 曹植《登台赋》:“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於 东王。”唐 李贺《马诗》之七:“西母 酒将阑,东王 饭已乾。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六七:“电笑何妨再一回,忽逢 玉女 諫书来。东王 万八千驍尽,为报投壶乏箭材。”参见“
- 3.
两服释义:古代用四匹马牵引的车驾,中间夹着车辕的两马称为两服。
- 4.
五楘释义:车辕上用五束皮革扎成的装饰。
- 5.
伏辕释义:⒈伏在车辕上。指拉车。唐 窦庠《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诗:“荆山 璞在终应识,楚国 人知不是狂。莫恨伏辕身未老,会将筋力事 王良。”姚雪垠《言志篇》:“老马伏辕征路远,晓窗愁杀白头翁。”⒉指拉车的马。比喻常人。宋 梅尧臣《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之一:“吾祖入 吴 市,应龙非伏辕。”
- 6.
倚辀释义:指马靠着车辕停步不前。
- 7.
击辕释义:谓敲打车辕中乐成声。
- 8.
击辕之歌释义:辕:车前驾牲口的长木。敲着车辕时所唱的歌。后指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并演唱的歌曲。
- 9.
前侯释义:车辕的颈部。参见“前疾”。
- 10.
前疾释义:车辕的颈部。
- 11.
前軓释义:车辕的颈部。参见“前疾”。
- 12.
华辀释义:刻画华彩的车辕。常用作车之代称。
- 13.
南辕释义:车辕向南。谓车向南行。《左传·宣公十二年》:“令尹南辕反旆。”杜预 注:“迴车向南。”《后汉书·袁绍传》:“奉詔之日,引师南辕。”唐 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若冯南辕吏,书札到天垠。”仇兆鳌 注:“夔 在 长安 之南,故北来者为南辕。”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钦州 有 天涯亭,廉州 有 海角亭,二郡盖南辕穷途也。”
- 14.
参前倚衡释义: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泛指一举一动,一。
- 15.
叩辕释义:敲击车辕。 辕,驾车之木。
- 16.
就驾释义:谓将马套上车辕出行。
- 17.
帮套释义:⒈在车辕外面的拉车的套:加上一头牲口拉帮套。 ⒉指在车辕外面拉车的牲口:一匹马拉不动,再加上个帮套。
- 18.
当兔释义:指处在两伏兔之间的部分车辕。伏兔,古代车厢底板下面扣住横轴的两个部件,也叫做轐。
- 19.
扎撒释义:⒈蒙语。法令;法典。宋 郑思肖《心史·大义略叙》:“又有三段剗杀,彼曰扎撒,此曰条法;彼曰大扎撒者,大条法也。”《元代白话碑·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一)》:“如有违犯之人,照依故违扎撒治罪施行,无得违错。”《元史·世祖纪二》:“据 不鲁花、秃满、阿里察、脱火思 辈,搆祸我家,照依 成吉太祖皇帝 扎撒正典刑讫。”⒉张开。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登在车辕上的车把式是个矮个子,大皮帽的帽耳向两边扎撒着。”郭澄清《大刀记》第一章:“秦海城 也笑了,他笑得满脸的络腮胡子扎撒起来。”
- 20.
扳辕卧辙释义:扳:通“攀”;辙:车迹。拉住车辕,躺在车道上挡车。指挽留眷恋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