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属 [zú shǔ]
1. 同族的亲属。
族属 引证解释
⒈ 同族的亲属。
引《礼记·大传》:“同姓从宗,合族属。”
郑玄 注:“合,合之宗子之家,序昭穆也。”
唐 刘禹锡 《天论上》:“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且既到吾家,认做妹子,必是亲戚族属逐处明白,方像真的,这却不便。”
族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居释义:旧指孝义之家世代同居。宋 范正敏《遯斋闲览·人事》:“姑苏 冯氏 兄弟三人,其季娶妇逾年,輒风其夫分异。夫怒詬曰:‘吾家义居三世矣,汝欲败吾素业耶?’妇乃不復言。”《宋史·孝义传·洪文抚》:“六世义居,室无异爨。”明 宋濂《郑仲涵墓志铭》:“仲涵 家义居十世,族属颇众。”
- 2.
兀者释义:⒈断去一足的人。 ⒉金元两代对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乌苏里江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
- 3.
宗人令释义:明 代宗人府的负责长官。 掌皇族属籍等事。详“宗人府”。
- 4.
宗令释义:清 代宗人府的负责长官。 掌皇族属籍等事。详“宗人府”。
- 5.
惕隐释义:辽 官名。《辽史·国语解》:“惕隐,典族属官,即宗正职也。”《辽史·百官志一》:“大惕隐司,太祖 置,掌皇族之政教……惕隐,亦曰梯里已。”《旧五代史·外国传一·契丹》:“其年七月,又遣惕隐率七千骑救 定州,王晏球 逆战於 唐河 北,大破之。”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阿保机 在任联盟长的第二年,即在联盟内设立了一个新官职‘惕隐’。它的职务是管理 迭剌部 贵族的政教,即调节贵族集团的内部事务,以便确保他们对 阿保机 的服从。”
- 6.
繁会释义:⒈犹交响。谓繁多的音调互相参错。《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若夫聆繁会之响而顾问於庸工,非 延州 之清听也。”南朝 梁 何逊《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城中多宴赏,丝竹常繁会。”清 曾国藩《求阙斋记》:“由是八音繁会,不足於耳,庶羞珍膳,不足於味。”⒉繁盛。《文选·潘岳<藉田赋>》:“中黄曄以发暉兮,方綵纷其繁会。”张铣 注:“繁会,言盛也。”前蜀 杜光庭《众修本命醮词》:“年禄增延,福祥繁会,公私贞吉,族属康寧。”⒊指繁华荟萃之处;繁华。宋 张
- 7.
觉罗氏释义:这是一个神秘的氏族。 《清朝通志》载:“宗室、觉罗之外,有民觉罗氏。其族属之众者,冠以地名,如伊尔根、舒舒、西林、通颜之类;散处者,上加民字以不同于国姓也。
- 8.
诏条释义:皇帝颁发的考察官吏的条令。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条察州。”唐 柳宗元《代裴行立谢移镇表》:“唯当遵守詔条,贬弃奸慝,平匀徭赋,示以义方。”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在官有疾犯皆去职》:“邑训导 张用斋 庸《送知县饶公免官还乡序》云:‘洪武 九年秋八月,有司钦奉詔条,凡在官者,其族属有丽於法,听其解职还乡里。’”参见“六条”。
- 9.
遗统释义:犹遗绪。 《汉书·王莽传下》:“莽 恶之,下书曰:‘……予以神明圣祖 黄 虞 遗统受命,至于 地皇 四年为十五年。’”《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论》:“昭烈 之於 汉,虽云 中山靖王 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 宋高祖 称 楚元王 后,南唐烈祖 称 吴王 恪 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 光武 及 晋元帝 为比,使得绍 汉 氏之遗统也。”元 修端《辨辽宋金正统》:“昭烈 之在 蜀,不能绍 汉 氏之遗统明矣。”明 陶宗仪《辍耕录·正统辩》:“金 泰和 之议,以 靖康 为游魂餘魄,比之 昭烈 在 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