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民屯 民屯的意思
míntún

民屯

简体民屯
繁体
拼音mín tún
注音ㄇㄧㄣˊ ㄊ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tún zhūn,(1) 聚集,储存。【组词】:屯粮。屯积。屯聚。(2) 驻军防守。【组词】:屯兵。屯垦。屯田(驻军开垦田地)。(3) 村庄。【组词】:皇姑屯。屯子(村庄)。 ◎ 困难。【例句】:屯蹇(不顺利,艰难困苦)。

基本含义

指人民居住的小村庄或聚居地。

民屯的意思

民屯 [mín tún]

1.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

民屯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 汉 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参见“屯2田”。

《元史·兵志三》:“世祖 至元 十二年,立 曲靖路 民屯,拘刷所辖州郡诸色漏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上》:“有所谓民屯者,如 唐 初行民屯,及 天寳 间,天下屯田收一百九十餘万斛是也。”


民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屯田制释义:汉以后利用军民垦荒以取得给养和税粮的制度。有军屯、民屯和商屯。汉文帝听从晁错建议,募民实边,为民屯之始。汉武帝令戍兵在西北边境屯田,为军屯。曹操于公元196年在许下募民屯田。唐宋民屯又称营田。明代盐商在边郡募民垦种,以所得粮草换盐,称盐屯为商屯。
    • 2.
      晋朝经济释义:由于兵事将休,在晋武帝时期就废除屯田制,将民屯田给予农民,实施占田制及荫客制,并以课田法课税。
    • 3.
      曹操释义:(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消灭袁绍部主力。逐步统一北方。公元208年任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曾发布抑制兼并令,组织军民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营。精兵法,著《孙子略解》等书。所作散文简朴,诗歌慷慨激昂,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有《曹操集》。
    • 4.
      民屯释义: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 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汉 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元史·兵志三》:“世祖 至元 十二年,立 曲靖路 民屯,拘刷所辖州郡诸色漏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郑观应《盛世危言·防边上》:“有所谓民屯者,如 唐 初行民屯,及 天寳 间,天下屯田收一百九十餘万斛是也。”参见“屯2田”。
    • 5.
      迁配释义:移民屯边。
民屯是什么意思 民屯读音 怎么读 民屯,拼音是mín tún,民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民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