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称 [zhà chēng]
1. 假称,谎说。
诈称 引证解释
⒈ 假称,谎说。
引《韩非子·五蠹》:“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於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
《晋书·闵王承传》:“敦 恐其为己患,诈称北伐,悉召 承 境内乘船。”
《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他诈称是 刘二 儿子,认我又駡我,被我打倒推死。”
沉钧儒 《<申屠氏>序言》:“昏夜诈称 六一 病,以次呼其家人,家人至则出不意尽杀之。”
国语词典
诈称 [zhà chēng]
⒈ 谎称。
例如:「歹徒诈称警察勒索特种行业的情事,时有所闻。」
诈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从释义:乐于跟从;乐于从命。《史记·李将军列传》:“然 匈奴 畏 李广 之略,士卒亦多乐从 李广 而苦 程不识。”《宋书·柳元景传》:“季明 率 高明、宜阳 义兵当南门而阵,赵难 领 卢氏 乐从少年,与 季明 为犄角。”清 管同《范增论》:“陈涉、吴广 之起也,诈称 扶苏 与 项燕,燕 固 楚 将,而 扶苏 始皇 子,欲亡 秦 而借名其子,夫子岂民所乐从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便挽人去对那姑娘的父母説,要代督办讨他做小……听见説督办要,如何不乐从。”
- 2.
仪鸾殿释义:宫殿名。隋 大业 间有野雀飞集 宝城 朝堂前,有人为奉承皇帝,诈称鸾凤来临,因于其地建 仪鸾殿 。《唐六典·工部·尚书》:“﹝皇宫﹞其西北出曰 洛阳门 ,其内曰 德昌殿 ,北曰 仪鸞殿 。”参见“ 仪鸞 ”。
- 3.
古法释义:⒈旧法;古代刑法律令。《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吴王 前有太子之郄,诈称病不朝,於古法当诛。”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邦昌 在古法当诛,今贷与之生足矣。”⒉古代法度规范。《汉书·诸侯王表》:“姗笑三代,盪灭古法。”晋 陶潜《桃花源》诗:“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製。”唐 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楚 僧 怀素 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餘。”宋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餘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⒊传统的法术或方法。宋 陈师道《五言贺雨》诗:“引咎青章设,为坛古法修。”鲁迅
- 4.
怀挟释义:⒈携带。 《国语·晋语二》:“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也。”《百喻经·妇诈称死喻》:“老母语言:‘汝妇已死。’夫即往视……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茶。”⒉特指应试中的挟带行为或挟带的文字等。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密旨令内人於门搜索怀挟,至於巾屨,靡有不至。”《元典章·礼部四·儒学》:“乡会等试,许将《礼部韵略》外,并不许怀挟文字。”清 昭槤《啸亭续录·鲍双五侍郎》:“其叙 中州 试牘有云:‘士子弇陋不已,必至有怀挟代倩之弊,而国法
- 5.
投名释义:⒈投递名帖。《北齐书·毕义云传》:“天保 元年四月,竇氏 皇姨祖载日,内外百官赴第吊省,义云 唯遣御史投名,身遂不赴。”《南史·齐纪上·武帝》:“时 休范 典籤 许公与 诈称 休范 在 新亭,士庶惶惑,诣垒期赴 休范,投名者千数。”宋 许顗《彦周诗话》:“刘涇 巨济 题诗一絶云:‘……后来可是无奇客,东阁投名尚不通。’”⒉谓入籍。宋 司马光《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一旦事发则絜家亡去,变易姓名,往别州县投名,官中无由追捕。”
- 6.
案致释义:审查而确立。《汉书·魏相传》:“御史大夫 桑弘羊 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謁,客怒缚丞。相 疑其有姦,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后汉书·盖勋传》:“时 武威 太守倚恃权埶,恣行贪横,从事 武都 苏正和 案致其罪。”
- 7.
痛绝释义:⒈彻底拒绝或戒绝。唐 韩愈《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徐州 使拜章,请为判官,授协律郎。孝权 始不痛絶,詔下大悔,即诈称疾,不言三年。”如:励志痛绝恶习。⒉悲痛到极点。《花月痕》第六回:“那壁厢人间痛絶,这壁厢仙家念热,两下里痴情恁奢!”清 孙枝蔚《甲申述忧》诗:“痛絶车书与形胜,关 西还有几州存。”清 王瑞兰《<湘烟小录>题辞》:“不虞曇花现影,落叶归根,遽折连枝,使人痛絶。”⒊痛恨到极点。清 谭嗣同《仁学》三五:“夫西人之入 中国,前此三百年矣。三百年不骇诧以为奇,独 湘 军既兴,天地始从而痛
- 8.
矫举释义:⒈诈称;谎说。《左传·桓公六年》:“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杜预 注:“诈称功德,以欺鬼神也。”唐 颜真卿《谢兼御史大夫表》:“况列曹尚书,古之常伯,如天之有斗,岂易其人?昨以表辞,非敢矫举。”《明史·丘禾嘉传》:“廷议 大凌 荒远不当城,撤班军赴 蓟,责抚镇矫举,令回奏。”⒉谓展翅高飞。清 黄鷟来《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矫举鸿已冥,凝寒龙渐蛰。”
- 9.
矫擅释义:诈称诏命,专断独行。
- 10.
矫称释义:诈称。
- 11.
矫虔释义:⒈诈称上命强夺他人财物。⒉泛指敲诈掠夺。
- 12.
矫讬释义:假托;诈称。
- 13.
科杖释义:谓处以杖刑。宋 苏轼《乞医疗病囚状》:“欲乞每有病囚,令狱官、县令具保,明以申州,委监医官及本辖干繫官吏觉察,如诈称病,狱官、县令皆科杖六十。”《宋史·食货志上二》:“﹝ 绍兴 ﹞十五年,户部议:‘准法,输官物用四钞……若輒取户钞,或追验於人户者,科杖。’”
- 14.
袒右释义:⒈脱去右袖,露出右臂。 古代罪人受刑的标志。《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参见“袒左”。⒉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时表示参加起事的标志。《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 乃入市中曰:‘淖齿 乱 齐国,杀 閔王,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 淖齿,刺而杀之。”《汉书·陈胜传》:“乃诈称公子 扶苏、项燕,从民望也。袒右,称 大楚。”颜师古 注:“袒右者,脱右肩之衣。当时取异於凡众也。”⒊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行令军中曰:‘
- 15.
讨捕释义:搜捕。 《后汉书·何敞传》:“奉宪之吏,莫适讨捕,踪迹不显,主名不立。” 宋 宋祁 《乞减税札子》:“盗贼既广,讨捕必严,兵盗相拏,邦国深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邢部·矐仇人目》:“诈称 西粤 所遣讨捕逃伍者,縶执 舜宾 ,鋃鐺发解。”
- 16.
贵近释义:⒈显贵的近臣。唐 陆贽《奉天论拟与翰林学士改转状》:“夫行罚先贵近而后卑远,则令不犯;行赏先卑远而后贵近,则功不遗。”宋 刘安世《论章惇强买朱迎等田产事》之九:“臣等窃谓圣人制法,惟务至公,若行於匹夫而废於公卿,伸於庶民而屈於贵近,此乃姑息之弊政,非清朝之所宜行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左右贵近,论率如此。”⒉敬重并亲近。《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⒊指显贵而亲近。清 侯方域《与吴骏公书》:“是时学士方少年,为天子贵近臣,文章
- 17.
辟布释义:古代买卖双方就钱币出入事发生争执,管理市场的胥吏对此加以审察,定其是非曲直,谓之“辟布”。《周礼·地官·司市》:“凡万民之期于市者,辟布者、量度者、刑戮者,各于其地之敍。”郑玄 注:“辟布,市之羣吏考实诸泉入及有遗忘。”孙诒让 正义:“盖凡万民买卖,贾直既定,而所与泉布或与所约之数不相应,或已付贾而物主诈称未付者,皆就其敍,案问其是非也。”
- 18.
魇镇释义:⒈犹魇胜。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今晚三更三点,荧惑失位,着他领三百三十骑人马,都是红袍红旗,到宫门外面连射三箭,鸣锣击鼓,呐喊摇旗,着他魘镇火星。”⒉犹魇昧。元 王晔《桃花女》第三折:“这个我去不得,我这老性命也是他救我的,不指望我去报答他,倒做这等魘镇事,欺心剌剌的,我不去!”《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时 丕 有疾,韜 乃诈称于 甄夫人 宫中掘得桐木偶人,上书天子年月日时,为魘镇之事。”⒊犹言为害。谓在别人祈福时做不吉利的事。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今日当村众父老在我家赛牛王社,烧一陌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