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戏 [cān jūn xì]
1. 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因一任参军的官员贪污,命一艺人扮成参军,另一艺人从旁戏弄,由此成为表演形式。被戏弄的称“参军”,戏弄他的称“苍鹘”,两个脚色作滑稽对话和表演。晚唐时,发展为多人演出,并有女脚出场。宋代也称“杂剧”。
参军戏 引证解释
⒈ 流行于 唐 宋 时的一种表演形式。原称“弄参军”。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表演,以讽刺时政或社会现象。渊源于 秦 汉 的俳优, 宋 时也称为杂剧,角色亦有所增加。参阅《文献通考·乐二十》。
引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一章下篇一:“晚唐 时代的参军戏已有固定的角色。所谓参军,便是戏中的正角,苍鹘便是丑角一类的配角,两者相互问答,其作用则调谑讽刺,兼而有之。”
参军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副末释义:⒈宋 杂剧、金 院本的脚色。 从参军戏中的苍鹘演变而来。任务是烘托发挥“副净”所制造的笑料。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嘉祐三年)》:“正如杂剧人,上名下韵下来,须勾副末接续尔。”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剧中……副浄色发乔,副末色打浑,又或添一人装孤。”明 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鶻。”⒉元 杂剧中居次要地位的末。元 无名氏《碧桃花》楔子:“副末扮 张道南 引浄 兴儿 上。”⒊宋 元 南戏和 明 清 传奇演出开场时向观众介绍剧情概要的角色,兼做杂差。明 高明《琵琶记
- 2.
副浄释义:⒈宋杂剧、金院本的主要脚色。由参军戏中的参军演变而来。任务是在剧中做滑稽表演。⒉元杂剧和清传奇中居次要地位的净脚。⒊俗称“二面”、“二花脸”、“架子花脸”。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大都表演净脚中性格粗豪爽直的人。
- 3.
弄参军释义:即参军戏。唐 代一种近于滑稽的表演。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俳优》:“开元 中,黄幡绰、张野狐 弄参军。始自 后汉 舘陶 令 石耽。耽 有赃犯,和帝 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后为参军,误也。开元 中有 李仙鹤 善此戏,明皇 特授 韶州 同正参军,以食其禄,是以 陆鸿渐 撰词云‘韶州参军’,盖由此也。”唐 薛能《吴姬》诗:“楼臺重迭满天云,殷殷鸣鼉世上闻,此日杨花初似雪,女儿絃管弄参军。”清 翟灏《通俗编·俳优》:“弄参军,即后世副净矣。”
- 4.
苍鹘释义:唐 宋 参军戏脚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