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诺 [rán nuò]
1. 允诺,答应。——不管表达方式如何,对未来要发生或不会发生的某些事所做的保证。
例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史记·游侠列传》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后汉书·申屠刚传》
重然诺。
英[promise;]
然诺 引证解释
⒈ 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
引《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
李善 注:“言神女之意虽含诺犹不当其心。”
《史记·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唐 张谓 《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
然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轻然诺释义:轻:轻易;然诺:许诺。不随便许诺什么。形容处事谨慎。也形容人守信用。
- 2.
凶俭释义:灾荒。《魏书·房景远传》:“景远 字 叔遐。重然诺,好施与。频岁凶俭,分赡宗亲,又於通衢以食饿者,存济甚众。”《魏书·高闾传》:“凶俭之年,民轻违犯,可缓其使役,急其禁令。”《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元年》:“令州县復置义仓,官所收二税,每石别输一斗贮之,以备凶俭。”
- 3.
存济释义:⒈救济;救助。《北史·房景远传》:“景远 字 叔遐,重然诺,好施与,频岁凶俭,分赡宗亲,又於通衢以饲饿者,存济甚众。”元 无名氏《刘弘嫁碑》第四折:“当日无倚之时,投奔於伯伯门下,蒙伯伯收留存济。”《明史·陈锐传》:“淮 扬 饥疫,煮糜施药,多所存济。”清 吴伟业《咏古》诗之六:“破家相存济,百口同安危。”⒉过活;度日。《周书·宣帝纪》:“闰月乙亥,詔 山东 流民新復业者,及 突厥 侵掠家口破亡不能存济者,竝给復一年。”宋 范仲淹《奏乞免关中支移二税》:“数年以来,科率百端,民力大困,州县督责,不能存济。
- 4.
无二诺释义:楚 汉 时名将 季布 恪守信义,不轻易然诺,故 楚 谚有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无二诺”称美信守诺言者。
- 5.
然诺释义:应允;答应:重然诺(不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就要认真履行)。
- 6.
蒱酒释义:樗蒱和饮酒。《宋书·刘康祖传》:“康祖 便弓马,膂力絶人,在閭里不治士业,以淫荡蒱酒为事。”《新唐书·哥舒翰传》:“翰 少补效轂府果毅,家富于财,任侠重然诺,纵蒱酒 长安 市。”
- 7.
风习释义:风俗习惯。 清 吴伟业《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风习使之然,诗书狥然诺。”清 吴敏树《书毛西垣<黔苗竹枝词>后》:“﹝ 毛西垣 ﹞客游 贵阳 时,取 黔中 苗 俗事,以其族类举之,各为咏歌,成《竹枝》百首,多言男女配合可嗤笑事,而其他风习皆具焉。”郭澄清《大刀记》第三章:“在而今的 雒家庄 上,那套相沿多年的风习全都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