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甲 [xī jiǎ]
1. 犀牛皮制的铠甲。犀皮不常有,或用牛皮,亦称犀甲。
3. 借指军队。
犀甲 引证解释
⒈ 犀牛皮制的铠甲。犀皮不常有,或用牛皮,亦称犀甲。
引《楚辞·九歌·国殇》:“操 吴 戈兮被犀甲,车错轂兮短兵接。”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犀甲 吴 兵鬭弓弩,蛇矛 燕 骑驰锋鋩。”
郑泽 《王寅春日谒屈子祠》诗:“犀甲 吴 戈悲 战国,女萝山鬼怨灵修。”
⒉ 借指军队。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铁甲皮甲水犀鲛鱼》。
引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犀甲逃荒谷,龙舆落海湾。”
国语词典
犀甲 [xī jiǎ]
⒈ 犀牛皮制成的甲胄。
引《楚辞·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唐·杜牧〈郡斋独酌〉诗:「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
犀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属释义:⒈谓用七节甲片连缀而成。《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郑玄 注:“谓上旅下旅札续之数也。”贾公彦 疏:“谓上旅之中及下旅之中皆有札,续一叶为一札,上旅之中续札七节、六节、五节,下旅之中亦有此节。”上旅,谓腰以上,指衣;下旅,谓腰以下,指裳。北周 庾信《同卢记室从军》诗:“函犀恒七属,络铁本千群。”《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希烈 闻 皋 用 慎,恐为己患,遗 慎 七属甲,诈为復书,坠之境上。”⒉七种美属的人,指贵、贞、长、师、宗、主、贤。《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 2.
合甲释义:用两重犀或兕之皮相合而制成的坚固铠甲。 《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合甲,削革里肉,但取其表,合以为甲。”北周 庾信《奉报寄洛州》诗:“长旍析鸟羽,合甲抱犀鳞。”清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卷七:“犀甲兕甲皆单而不合,合甲则一甲有两甲之力,费工多而价重。”
- 3.
屖弩释义:指穿水犀甲的弓弩手。
- 4.
水犀军释义:⒈披水犀甲的水军。⒉多借指水上劲旅。
- 5.
水犀手释义:披水犀甲的弩手。
- 6.
灵脩释义:⒈指 楚怀王。《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王逸 注:“灵,神也。脩,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諭君。”《汉书·扬雄传上》:“灵修既信 椒兰 之唼佞兮,吾纍忽焉而不蚤睹?”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灵修,楚王 也。”郑泽《壬寅春日谒屈子祠》诗:“犀甲 吴 戈悲 战国,女萝山鬼怨灵修。”⒉泛指君主。清 钱谦益《资德大夫忠宪高公神道碑铭》:“公之忠君爱国,死而弥篤。灵修美人之思,有餘恫焉!”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美人香草,貌託灵脩。”⒊指贤德明哲的人。明 黄哲《过梁
- 7.
燕犀释义:⒈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⒉指披甲的北兵。
- 8.
犀函释义:即犀甲。函,铠甲。
- 9.
犀札释义:犀甲。唐 韩愈 孟郊《征蜀联句》:“刑神咤犛旄,阴燄颭犀札。”宋 晁补之《赠戴嗣良歌》:“往年身夺五刀剑,名玉所擐犀札同。”
- 10.
犀渠释义:⒈古代传说中的兽名。⒉用犀皮制成的盾牌。语本《国语·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韦昭注:“肥胡,幡也。文犀之渠,谓楯也。文犀,犀之有文理者。”《文选·左思<吴都赋>》:“家有鹤膝,户有犀渠,军容蓄用,器械兼储。”刘逵注:“犀渠,楯也。”南朝陈徐陵《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霜戈雪戟,无非武库之兵;龙甲犀渠,皆是云臺之仗。”⒊犀甲。⒋借指战士或戎事。
- 11.
白皮释义:⒈白色的皮。唐 杜甫《海棕行》:“龙鳞犀甲相错落,苍稜白皮十抱文。”《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我提着水桶,在发烫的料浆石路上跑着,喘着,口干得起了白皮。”⒉鸦片烟土的一种。清 夏燮《中西纪事·漏卮本末》:“东、南两 印度 皆产烟土,出自 孟买 者,曰白皮,今所称小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