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儿 [niáng ér]
1. 口:长辈妇女和男女晚辈合称。
例娘儿俩。
英[mother and son (or daughter);]
娘儿 引证解释
⒈ 母亲与子女的合称。
引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
⒉ 长辈妇女和男女晚辈合称。
引《红楼梦》第十一回:“你们娘儿两个忒好了,见了面总舍不得来了。”
例如:娘儿俩;娘儿仨。
⒊ 指妇女。参见“娘儿们”。
国语词典
娘儿 [niáng ér]
⒈ 称谓:(1) 北平地区称姑姑为娘儿。(2) 称长一辈的女性亲戚。
⒉ 妇女。
引《红楼梦·第一一回》:「你们娘儿两个忒好了,见了面,总舍不得来了。」
⒈ 母亲和子女。
引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
《红楼梦·第三五回》:「何苦来。为我一个人,娘儿两个天天操心。」
娘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今儿个释义:今日,今天。《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可巧今儿个早起,他们娘儿们来了,我们大师傅就要把他们留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今儿个要辨甚么书呢?”曹禺《雷雨》第一幕:“一早晨乌云就遮满了天,也许今儿个会下一场大雨。”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五个多月的辛苦把我喂高,今儿个用我的日子来到了。”
- 2.
傻呼呼释义:亦作“傻乎乎”。幼稚不懂事或憨厚朴实的样子。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一章:“在 陈大姐 面前,已经不是八九年前那个傻乎乎的光头小伙子,和那个羞答答的大髻儿小媳妇了。”茹志鹃《百合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管桦《清风店(一)》三:“怨不得老娘儿们都说你傻呼呼的缺心眼儿。”
- 3.
半宿释义:半夜。赵大年《公主的女儿》一:“娘儿俩又哭又笑地整整谈了半宿体己话儿,今天一大早儿……才由她二十八岁的独生儿子 张兴 领着进了大红门。”
- 4.
娘儿释义:长辈妇女和男女晚辈的合称,如母亲和子女、姑母和侄子侄女(后面必带数量词):娘儿俩。娘儿三个合计了半天,才想出个好主意来。
- 5.
娘儿爱俏,鸨儿爱钞释义:谓妓院的习气。 妓女爱貌,鸨母贪财。清 余怀《板桥杂记·雅游》:“亲母则取费不多,假母则勒索高价。谚所谓娘儿爱俏,鴇儿爱钞者,盖为假母言之也。”
- 6.
指猪駡狗释义:犹指桑骂槐。 《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百般指猪駡狗,欺侮俺娘儿们。”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郭全海 听见话里有刺……从客地说道:‘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你骂谁,嘴里得清楚一点。’”参见“指桑駡槐”。
- 7.
支剌释义:形容词词尾。见于 元 曲。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全失了人伦天地心,倚仗恶党凶徒势,活支剌娘儿双拆散,生各札夫妇两分离。”元 乔吉《水仙子·嘲少年》曲:“纸糊锹,轻吉列枉折尖;肉膘胶,乾支剌有甚粘。”
- 8.
放野释义:⒈放逐于野。汉 刘向《列女传·齐威虞姬》:“伯奇 放野,申生 被患,孝顺至明,反以为残。”⒉撒野,粗鲁没礼貌。巴人《姜尚公老爷列传》七:“娘儿们不敢放野,抛头露面到路上屋外来说话。”⒊犹放牧。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商州 牛多得很,到冬季里,荒山坡上一群一群放野。”⒋我国西南 苗 彝 等族的一种风俗。暮春三月,未婚的青年男女在野外月光下歌舞,相爱者即结为夫妻。清 魏祝亭《荆南苗俗记》:“俗以三月三放野,又名跳月。未婚者悉盛服往野外,环山箕踞坐,男女各成列,更番歌,截竹为筒吹以和,音动山谷。女先唱
- 9.
生各扎释义:同“生各支”。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活支剌娘儿双折散,生各扎夫妇两分离。”
- 10.
説媳妇儿释义:说亲。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从幼儿的毛病儿,见个生眼儿的娘儿们就没説话先红脸;再要听见説媳妇儿那更了不得了。”《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就説媳妇儿也罢,也有这样‘当面鼓,对面锣’的説亲的吗?”
- 11.
说媳妇儿释义:说亲。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从幼儿的毛病儿,见个生眼儿的娘儿们就没説话先红脸;再要听见説媳妇儿那更了不得了。”《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就説媳妇儿也罢,也有这样‘当面鼓,对面锣’的説亲的吗?”
- 12.
豆娘释义:⒈构成蜻蜓目束翅亚目的昆虫,像蜻蜓而小。常在水边或草地上飞行,吃小虫⒉古代端午节用的一种饰物。用艾、蒲或以缯绡剪制而成,用以辟邪。《东京梦华录·端午》“又钉艾人於门上” 邓之诚 注转引 陈元靓 《岁时广记》卷二一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古端五词﹞门儿高掛艾人儿……奴儿自是豆娘儿。”⒊昆虫名。又名豆娘子、灯心蜻蜓。形状比蜻蜓略小,静止时两对翅直立在背上,常在水边或草地上飞翔,吃小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