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仗策 仗策的意思
zhàng

仗策

简体仗策
繁体
拼音zhàng cè
注音ㄓㄤˋ ㄘ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àng,(1) 兵器。【组词】:仪仗。明火执仗。(2) 拿着兵器。【组词】:仗剑。(3) 战争。【组词】:打仗。胜仗。(4) 凭借,依靠。【组词】:倚仗。仰仗。仗恃。仗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cè,(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组词】:策马。鞭策。(3) 激励,促进。【组词】:策动。策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组词】:简策。(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组词】:策命。策免。策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组词】:策论。策问。(7) 杖。【组词】: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组词】: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

基本含义

指依靠智谋和计策来解决问题或应对困境。

仗策的意思

仗策 [zhàng cè]

1. 手持马鞭。谓骑马。

仗策 引证解释

⒈ 手持马鞭。谓骑马。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家山松菊半荒芜,仗策穷年信所如。”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仗策渡江》:“近来闻得 越公 杨素 留守 西京,招纳豪杰,欲待仗策往见,以图尺寸。”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松相公 筠 时督师 湖北,树勋 仗策军门……积功至 襄阳 太守。”


仗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仗策释义:手持马鞭。谓骑马。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家山松菊半荒芜,仗策穷年信所如。”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仗策渡江》:“近来闻得 越公 杨素 留守 西京 ,招纳豪杰,欲待仗策往见,以图尺寸。”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松相公 筠 时督师 湖北 , 树勋 仗策军门……积功至 襄阳 太守。”
    • 2.
      舆金辇璧释义:用车载运金玉宝货。清 唐孙华《客有作诗讥魏武者辄亦效颦题四绝句》之二:“携养当年市国权,舆金輦璧费攀缘。”《后汉书·陈龟传》:“故 古公 仗策,其民五倍;文王 西伯,天下归之。岂復舆金輦宝,以为民惠乎?”《南齐书·江谧传》:“阿諛内外,货赂公行,咎盈宪简,戾彰朝听,舆金輦宝,取容近习。”
    • 3.
      虚哄释义:虚空;虚假。明 张凤翼《红拂记·仗策渡江》:“风尘奔走徒虚哄,顷刻劳君舟楫功。”明 许自昌《水浒记·周急》:“泣途穷。老景多虚哄,镇日愁眉拥。”清 龚自珍《同年生胡户部为韵语以谐之》:“我疑《经籍志》,著録半虚哄,义与 歆 莽 违,下笔费弥缝。”
    • 4.
      角技释义:比赛技艺。明 张凤翼《红拂记·仗策渡江》:“我自有屠龙剑,钓鰲鉤,射鵰宝弓,又何须弄毛锥角技冰虫。”清 无名氏《柳轩丛谈·江君辅》:“婺源 江君辅,幼工弈,称国手,年十七,忽一人扣户,称 江 北某家延请角技,君辅 襆被随之往。”清 秦松龄《过百龄传》:“一日,诸公卿会饮,林君(林符卿)谓 百龄 曰:‘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今愿毕其所长,博诸先生欢。’”

仗策(zhangc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仗策是什么意思 仗策读音 怎么读 仗策,拼音是zhàng cè,仗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仗策造句子